2025-09-10 13:01
多数人反馈不能直接访问,极少数人表示可以。我分析了一下——这个也不能说太细,核心原因是会话通过WebSocket进行,而SNI只在建立连接的时候发送一次,所以只要成功建立连接,那么在浏览器关闭之前就都能用。
2025-09-05 09:04
微软的 Copilot 好像可以直接访问了。在 Edge 里点右键,选“使用 Copilot 总结”就可以进入。能直接用 GPT-5 模型,无需任何账号。
2025-09-10 12:02
我买了一些档案袋。拿到手就感觉异样,捏起来质感不对。打开封口部分,发现所用纸张居然两面颜色不一样,内表面观感类似回收纸做的硬纸板。(图一)
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商品介绍,发现里面提到了“混浆”两个字。我查了一下,原来“浑浆”就是用原木浆和回收纸浆混合制造的意思。
然而一般消费者怎么知道“浑浆”是什么呢?尤其是商家在介绍中还把“浑浆”和“厚实”“精致”之类代表高品质的词放在一起,暗示“浑浆”是一种高端属性。
那么“浑浆”到底行不行?我试了一下,轻轻一撕就破了。从破口看,原木浆层很薄,大部分是回收纸浆。(图二)
买牛皮纸制品,一定要关注有没有“浑浆”两个字。
2025-09-09 22:36
看到一位网友说自己母亲被热水袋烫伤了。每年因为热水袋引起的烫伤案例还是挺多的。如果确实需要用热水袋,记住两点:别全用开水、买个热水袋套。
我有个灌热水袋的最佳实践。假设你的热水袋容量是 2L,先用电热壶烧 1L 开水灌进热水袋,然后把热水器的温度设置到 60 度,用热水器的水把热水袋灌满。这样,热水袋的初始温度不会超过 80 度。但这仍然会造成烫伤,所以还需要给热水袋套个绒布套。这样就既不容易烫伤,又能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热度。
热水袋套不能用毛巾之类代替。因为如果人睡着了,包裹的毛巾可能会散开。
2025-09-09 13:08
难以做选择的时候,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清晰的标准。比如:1、(所占空间/价值)是否大于手机充电器的这个值?1、如果将来需要,是否很容易买到?如果这两点都符合,那就扔。
2025-09-09 12:58
上午收拾了一下书房,40cmx70cm的大垃圾袋装了两袋。
没有获得想象中的那种畅快感,因为压根还没收拾完,东西看起来反而更多、更乱了。
收拾的时候一直心绪不宁,可能是因为每样东西都要重新考虑现在和以后有没有用,是直接扔掉还是另做安排。
后来还去床上躺了一会儿,消耗有点大。
除了判断去留,留下的还得分类整理、摆放、贴标签。
工作量看来是不少的。
还没算上离职打包的三大箱。
2025-09-09 10:45
从这条微博发出至今两个月来谷歌涨了 33%。顺便说一句:但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转我的内容居然掐头去尾不写出处。 🔗查看图片
2025-07-05 10:57
#李开复称美股巨头七选一会选微软# 今年 3 月参加一个同乡饭局,席间凑巧有一位还是微博粉丝。她说她丈夫很喜欢 Google,持有很多 Google 股票,但她担心未来 AI 会吃掉搜索,所以问我啥看法。我说在我看来 Google 其实挺稳的。
OpenAI 和 Anthropic 有模型没场景,苹果和微软有场景没模型,只有 Meta 和 Google 有模型有场景。但 Meta 的技术底蕴比 Google 还是差点,场景上也是 Google 更丰富。
当然可能也就是因为 Google 的技术底蕴比较厚,所以经常做起大早赶晚集的事。比如 Google 在 2009 年就开始搞协同办公,做了 Google Wave,但那时候做这个太早了,就没做成。Google Glass 也是,做得太早了。在 AI 研究上 Google 多年来一直是领头羊的位置。Transformer 架构是 Google 提出来的,预训练语言模型范式是 Google 提出来的,AlphaGo 也石破天惊,但最后 AI 的桃子还是被 OpenAI 摘了。Google 一直就是种桃能力强,摘桃能力弱。
不过现在模型上有 OpenAI 领跑,Google 再不会摘桃,只要跟着跑,别太差就行。当然并不是说有模型没场景就不行,但两个都有不是更好吗?OpenAI 虽然现在营收增长也还不错,但据说他们自己预计至少在 2019 年之前都不会实现盈利。如果 OpenAI 自己就有丰富的用户场景,那情况肯定是不一样的。
至于微软,我十年前就觉得他们当时移动+云的战略是对的,如今对 AI 判断也没错(🔗网页链接)。不过因为自己没模型,所以微软最近阵脚有点乱。现在就看模型能力发展会有多快。如果没那么快,微软应该也有时间想出办法应对没有模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