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3 10:23
大家只顾着拿 iPhone 17 Air 和 iPhone 6 Plus 比厚度,但可能忘记了 iPhone 6 Plus 柔软的腰肢。
2014 年 9 月 iPhone 6 系列发布后,一些用户发现把手机放在紧身牛仔裤后面的口袋里可能导致机身弯曲。
让我们猜一猜 iPhone 17 Air 会不会重蹈覆辙?
2025-09-13 09:00
问了一下:“苹果总部所在地时间凌晨5点时世界哪些人口密集区域是半夜?” 🔗查看图片
2025-09-13 00:27
《儒林外史》中有一段类似描写,可纳入全书辛辣TOP10:“我听见说,盐务里这些有钱的,到面店里,八分一碗的面,只呷一口汤,就拿下去赏与轿夫吃。这话可是有的么?” 辛先生道:“怎么不是有的。”金先生道:“他那里当真吃不下!他本是在家里泡了一碗锅巴吃了,才到面店去的!”//@出版人周筠:哈哈哈,和右边一样,吃西瓜先吃心,第一口就要最甜最沙。吃月饼经常扔了软皮只吃馅儿,酥皮则爱。//@芥末末末啊:我是先吃好吃的,爱吃的,不要被不好吃的占了肚子。
2025-09-11 12:11
最好吃的,该留到最后吃吗?
2010年,上海冬夜,我在一家快餐店,看隔壁桌刚下工的一位,先慢慢地吃完了薯条,到最后,桌上只剩下三块炸鸡,
我看着他缓慢地、斯文地、细致地、虔诚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咬上炸鸡,撕下来一小片,用手轻轻在嘴角护着,补住炸鸡酥皮的碎片,又补进嘴里;他慢慢咀嚼炸鸡,动作如此明晰,我几乎听得见他咬碎炸鸡每一片酥皮棱角的声音,看着他认真地把每一口嚼透的肉缓慢地咽下去,喉结滚动,然后慢慢喝一口可乐,继续端详一会儿炸鸡,眼睛和嘴角微微眯一下,继续补下一口。
我想:真香。
把炸鸡留到最后吃,尤其香。
《我爱我家》里,傅明老人曾念叨他的一位初恋女生,乃是书香门地大家闺秀:
“在学校那会儿吃饺子的时候,人家是光吃肚儿,不吃皮儿!”
立刻招来了非议:“这就叫大家闺秀啊,撑死了就是一土财主……”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里,吝啬鬼葛朗台老爹吩咐女佣拿侬:不用特意给他的纨绔侄子夏尔准备面包:
“这些巴黎年轻人,压根不吃面包!”
淳朴的拿侬问道:“那他们只吃frippe吗?”
——Frippe在法国安茹地方,指各种面包上的搭配,从黄油到果酱,无所不包;巴尔扎克补了句,“小时候那些舔过酱而不吃面包的人,都会明白这话的意义”。
——这是法语版的“饺子只吃肚儿不吃皮儿!”
这又不限于面包和饺子了;大概类似于:点了大排面,只吃大排不吃面;点了小笼包,只嗦汤汁不吃皮。
奢侈人自有奢侈的吃法。
然而富贵随时流易,这份奢侈做派也未必能全始终。
20世纪初有个笑话:提笼架鸟的,还有铁杆庄稼时,大手大脚,内务府领了银子,去点心铺买个酥皮点心,呼一口气把酥皮吹掉,只吃个馅儿,昂首阔步大摇大摆走了。
后来穷了,终于攒了几文钱,可以买个酥皮点心,出门前都小心翼翼弓背曲腰,深恐风把酥皮吹跑了。
像我这样从小懂得可惜东西的人,容易走另一个极端:
奢靡的人,可以只吃馅儿不吃皮;我——以及许多我认识的人——却会先吃皮,最后吃馅儿。
譬如,吃焖肉面。
我,在无锡苏州上海,见着许多老前辈,都一个吃法,我也有样学样:焖肉扣在碗底,先吃面嗦汤;吃完了面,再慢慢啃那大排。
跟前辈们一说,各有各的讲究:有的说大排在汤里焖久了才入味,好吃;有的说焖肉面自带味道,在汤里能焕发香味,先吃了肉,面汤就没有肉头的厚味了,不成;也有的直截了当:
“最好的,都得留在最后吃!”
有朋友建议我,吃饭,不妨考虑先吃蔬菜,再蛋白质,再碳水;我跟长辈聊这个,他们也心领神会,“吃菜,吃肉,最后吃点面溜溜缝,没错!”
但每逢吃到好的呢,总还忍不住把最好吃的——主要是肉——单独留最后。
我见过吃梅菜扣肉饭的,喜欢把扣肉留到最后吃;吃牛腩粉的,喜欢把牛腩留到最后吃;吃全鸡汤的,把鸡腿留到最后吃。
希腊基克拉泽斯群岛,各家店都会旋转烤肉;淡季时老板们大多比较闲,有时间慢悠悠地聊天。我认识的一位老板,一边听着《Summer time》,一边念叨“德国人和土耳其人那就不叫旋转烤肉”,一边把片好的肉、羊肉丸、口袋面包、酸奶酱、腌洋葱、葡萄酒醋、炸茄子给我递过来,说吃吧,然后坐一边晃着穿拖鞋的脚,偶尔看看我,看我吃口袋面包裹洋葱和炸茄子,偶尔吃一口烤肉、吃一口肉丸,他挠挠头,欲言又止地跟我比划:
烤肉、肉丸、酸奶酱、洋葱、炸茄子、薯条,都裹在面包里,一口下去,才叫爽呢!
我说,确实爽,但可能就,吃习惯了吧,总想把肉留到最后吃——然后就把本篇上面这段,跟他描述了一遍。
老板听得眨巴了一会儿眼,摇摇头又点点头,说他理解,说他小时候也这样,说他爸爸妈妈过节时吃这吃那,就是留一大截羊腿不动,家里的孩子也都看着;等全家什么都吃过了,孩子们眼睛看着,爸妈从羊腿上面,慢慢地,均匀地,片下肉来,给孩子们一片片分到碟子里——这才觉得:这像是过节了。
只从口感角度来讲,焖肉面一口肉一口面一口汤最好吃,牛腩粉一口牛腩一口粉更能得膏腴与爽滑之妙;连着吃炸鸡,肯定不如一口炸鸡一口腌菜/沙拉/薯条来得节奏分明,口袋面包里烤肉、肉丸、洋葱、炸茄子、酸奶酱,一口下去,肯定胜过先吃素的,再吃肉的:
毕竟那是厨师们研究的最美味配比,拆开了就没那么动人了。
但许多人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把似乎最好吃的留到最后一点,单独地、私密地、慢慢地吃。
大概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匮乏的记忆,都有过吃完之后的空虚;所以,知道还有更好吃的留到最后,之前吃的不那么动人的食物,都会好吃一点;就像每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会时不时看看存款数字,每个小时候吃不到甜食的人长大后会不自觉地囤积巧克力。
于是,吃得真香——好吃不好吃,那是味觉;香不香,那是心理。
到终于吃上等待已久的压箱底食物时——馅儿也好,焖肉也好,牛腩也好——口味也许已经不是关键了:此前漫长的等待和忍耐,终于得到了一点释放。
#美食#
🔗一个人吃饭,也要好好吃
2025-09-12 21:38
用微波炉完成最后烹饪也不见得就不好吃。我换了几次手机,但这个早就从应用市场消失的APP残迹我一直留在手机上,幻想着某天忽然能点开。 🔗查看图片
2020-10-29 14:34
食堂旁边原本有一台“饭美美”的自动售饭机。可以在机器的触摸屏或者手机 APP 上选餐,还可以提前预约订餐。机器从冷藏柜把餐转移到微波炉,加热后送出来。
你可能会以为“微波炉加热的冷饭有什么好吃的”。我最开始也是这么以为的。但实际绝非如此。他们显然对每道菜包括米饭在内都做了精心研究和反复测试。我估计主要是预烹饪的方法和程度,以确保再过一遍微波炉后恰好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几乎每一份饭菜味道都很好,味道恰到好处,火候恰到好处。而且种类丰富,低油低盐,荤素搭配。简单说吧,自从发现了这个机器,我就不点外卖了。
可惜自从年初疫情之后,这台机器就没人维护了。再后来我发现 APP 的后台都不工作了。估计这家公司也在疫情冲击中倒下了。
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就这么倒下了。
2025-09-12 19:51
有魏征也得有太宗,有太宗也得有魏征。2020年10月马厂长外滩讲话自然是事先有稿子而非即兴演讲,也没人劝劝老板别把整个行业炸了。//@来去之间:自杀。。。这公司没人能劝劝老板么。。//@cclionet安然静候:哈哈哈噗 //@柒柒是妖:我一开始以为老罗收钱给西贝炒作,直到看见了西贝保质期两年的西兰花跟胡萝卜//@SuperJpiapia:这是要把自己捶死
2025-09-12 17:40
西贝邀请电视台去后厨搞直播。
结果后厨一堆厨师看着都不像会做菜的样子。
还得看着说明书做
第一步会解冻,第二步开电磁炉,OK,你可以去西贝当厨师了。
#西贝承认部分菜品是隔夜菜# 🔗王玮晨的微博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