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23:29
#复旦教授呼吁年轻人不要抱怨# “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青年”这个话题不好讲。因为有需要,就有不需要。那你说时代不需要什么样的青年?时代不需要谁?觉得自己是时代不需要的那些人,肯定就不高兴。
应该怎么讲呢?
1980 年那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我很喜欢,词曲俱佳。词写的尤其巧妙。先唱春光惹人醉,然后问美妙的春光属于谁?答案是属于我属于你,你有我有全都有。然后畅想二十年后,21 世纪了,祖国建设的更好了,春光更明媚,那么创造的奇迹要靠谁?答案还是要靠我要靠你,大家都有份。但是,接下来是重点了,又问:当举杯赞英雄的时候,光荣属于谁?这就不是人人有份了。只有为祖国为四化流过汗的人,才能心中无愧。歌的最后,又表示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英雄,都能起举起杯,挺胸膛笑扬眉。你看,没说需要谁不需要谁,但意思都表达到了,话说的也好听。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词:张枚同,曲:谷建芬
年轻的朋友们
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
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鸟儿鸣
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啊亲爱的朋友们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
伟大的祖国
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地也新
春光更明媚
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啊亲爱的朋友们
创造的奇迹要靠谁
要靠我要靠你
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举杯赞英雄
光荣属于谁
为祖国为四化
流过多少汗
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啊亲爱的朋友们
愿我们自豪的举起杯
挺胸膛笑扬眉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2024-12-26 22:33
不少粉丝把小明的慈父理解为政府。其实不是的。慈父不是国家,不是政府,不是民族,不是文化。慈父是小明对自己模糊信仰的模糊人格化。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一个宝贝,可能是一个玩偶,也可能是一条小被子。这些孩子睡觉时要抱着这个宝贝,甚至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这个宝贝。哪怕宝贝已经破破烂烂,但他们只要这个,不要别的,买新的也不要。
对有些人来说,这种情况会持续到少年时期。少数始终没从童年走出来的人则终生都需要这样一个宝贝。而对于更多的大型儿童来说,虽然不再需要实体宝贝了,但精神上的宝贝还是不可或缺。他们会幻想有一个永远无条件保护自己照顾自己的东西,他们对这个东西具体是什么并没有准确的概念,他们也不愿去思考这个问题。打开盒子永远是危险的,里面可能会跳出怪物,或者更糟——盒子是空的。
所以,他们会模模糊糊地把这个模模糊糊的东西映射到另外一些东西上,并将其人格化,慈父就诞生了
2024-12-26 21:11
这位先发了一个道歉,说自己看错了,然后又把道歉删了,整个删了。
思考问题时用完整的句子,看起来多么基本多么简单,但显然非常难,难极了。因为这样做,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大脑里最先蹦出来的那些碎片里有很多是错的。而接受自己犯了错误再付出努力得到正确的结论,当然不如直接喷出碎片来得爽。
2024-12-26 20:43
@天天星巴克2942202007:哈哈,一样一样,今年墨盒指标用完了领不到了,所以只能领新打印机,因为配有墨盒
//2024-12-26 19:30
挺乱的
一边要扩大投入
一边要坚决过紧日子
一个哥们儿给我吐槽
他们系统落实过紧日子政策
其中有一个规定
不得使用高级门禁安防系统
不得使用液晶彩屏电话机啥的
连夜把刚装的的智能刷脸系统拆了
换成原始门禁卡
一拆一装
大几百万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