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件反馈
  • 支持 TK
  • 微博

    • 看看最新
    • 随便看看
    • 过去一周
    • 过去一年
  • 精选

    • 净想好事
    • 安全合辑
    • 疫苗合辑
    • 读书合辑
  • 文档

    • 搜索说明
    • 百元好物
    • tk猴子

  • 支持
下个页面随便看看

©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入tk真爱粉群
tombkeeper

2025-08-03 19:51

宣传的时候可以改叫“蚊痛病”。

庄时利和

2025-08-03 19:48

#广东新增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佛山每日新增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其中顺德是佛山病例最多的区,从这几天的曲线趋势来看,之前佛山的防控措施初见成效,但是新增病例仍然处于高位。

和流感、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不同,基孔肯雅热是一种蚊媒疾病,防护重点就是灭蚊防蚊。这个病比较麻烦的一点在于,有一部分病人在急性期可能会出现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慢性关节痛(🔗网页链接),因此在广佛两地的朋友还是要尽可能避免蚊子叮咬,自家有积水的一定要清理干净(滋生蚊虫)。从目前观察的情况来看,虽然各个社区都贴了不少基孔肯雅热的防护宣传,但很多市民对基孔肯雅热的关注程度并不算高,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这个名字实在拗口,很多人现在都读不顺。

一个传染病的名字对于它的防控可能会有巨大影响的,前车之鉴就是流感。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5-08-03 14:13

有人认为我属于“挣了几个钱就 blahblah”。这个倒是可以理解,“挣了几个钱就 blahblah”这种句式太简单易用,让人很难忍得住不用。

我其实很早就是这样。具体来说,大概是 10 岁。

因为从小比较喜欢读书,所以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就经常跟同学们谈古论今。班上还有另一个孩子也比较喜欢读书,以及谈古论今。所以我们班当时有两个大 V。两个大 V 的观点自然不会总一样,所以有时也辩论,其他同学就围观。不过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和谐的。

但并不是和谁都能辩论。比如,学了《赵州桥》之后,有个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赵州桥也好造,不就是花纹吗?趁水泥没干的时候,用树枝在上面画就行了”。我试着跟他讲了半天,最后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再谈赵州桥、赵州河、赵州蛤蟆的时候我就不再跟他讲了。

那时候小学有门《自然》课。我们的《自然》课老师是个脾气很好的人。不过脾气好大概也就是他唯一的优点。作为《自然》课老师,他其实不太懂《自然》知识。比如有一次他指着挂图说:“这叫螃蟹,属于昆虫”。我作为班上的大 V,就举手发言:“老师,螃蟹不是昆虫,是甲壳类。昆虫有六条腿。”这种事我干了好几次。他先是不理会我的举手,后来还把这个事告诉了我们班主任。于是班主任把我妈叫去,请我不要再纠正老师的错误了。

那是我第一次账号被禁言。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5-08-03 11:03

当你打算使用“既然某某 aaaa,那也别怪别人 bbbb”句式的时候,试着改为“因为某某 aaaa,所以我 bbbb”。

然后像个爷们/娘们一样面对这个句子。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5-08-03 09:48

我觉得大场子的脱口秀正在逐渐朝着春晚相声的方向在发展。

这并不是说大场子里已经诞生了歌颂型脱口秀,而是这些脱口秀正在走向整齐划一,走向公式化。前几年有人提出“相声公式”,认为这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公式”创作和表演相声。这个理想在相声上没有实现,倒是在脱口秀上实现了。

甚至大场子脱口秀演员的服装都在趋同——这并不是说大家穿上了统一的制服,如果真这样倒也没什么,就如同相声演员穿大褂,京剧演员穿戏服——而是台上演员们的衣服正在神奇地统一为欧伐撒埃滋。

幸而脱口秀不只是那些大场子。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5-08-02 16:11

前几天说的《智取伏地魔》🔗网页链接,我觉得麦格教授表演的最好,所以找来了完整唱段: 🔗tombkeeper的微博视频

阅读全文 >
1
234567
...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