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 13:31
2019-11-29 10:27
参考阅读:🔗网页链接 🔗因不满同班同学比自己长得漂亮,遂怀恨在心
2019-11-29 10:24
读到没药花园关于朱令案的一篇分析🔗第五篇:朱令铊中毒案(2018新数据解读) ,里面提到了201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当年朱令曾因铊中毒两次脱发,朱令父母保存了一部分当初的脱发,新研究使用的就是这些毛发。
就论文数据来看,朱令很可能至少被投了三次毒,时间跨度超过大半年。
第一次可能在隐形眼镜液里。第二次可能在食水里,朱令吃下了。第三次可能在朱令为了治病而吃下的中药里。
下面总结一下论文里的方法与数据——
①毛发在法医学鉴定里常用来分析重金属中毒。重金属中毒往往会延迟表现,毒性发作的时间会滞后于中毒的时间,使得中毒时间难以确定。
然而毛发里的角蛋白长出来后就是死蛋白,不再与身体内部进行物质交换,因此毛发忠实地保留了长出来那一刻血液里的毒物含量。毛发的生长速度又比较恒定,因此通过毛发的长度可以倒推中毒的时间。一根长发,就像一个自带时间标尺的体内重金属记录。
研究选择了朱令带毛囊的毛发进行分析,因为这样的头发完整,根据朱令的脱发时间,足以倒推出每次中毒的大概时间点。
通过分析其中最长的头发(样品 ZL1995H1,长30厘米),可以得出朱令中毒前体内的重金属含量。
②研究用的技术叫LA-ICP-MS,LA是激光剥蚀,ICP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MS是质谱。简单点说就是,激光打在固体或液体样品上,把样品气化,然后把气化的样品送到等离子体里电离,然后质谱仪就可以检测其中的元素含量。
这个技术可以分析单根头发,需要用的样品少,时间精度高,地质学也常拿来分析样品,在国内大规模应用大概是朱令案发十年后的事了。
1995年对朱令的头发进行的原子吸收光谱研究(GF-AAS),就是拿了一绺头发来测量其中的铊总含量,只能证明朱令确实中了铊毒,无法确定中毒次数与时间。
③头发暴露在环境中,会沉积上各种环境污染物。因此,在分析之前,往往要对头发进行清洗,尽量去除外部污染物。
在这个研究里,朱令的头发样品历经多年,已经比较脆弱,因此没有进行清洗。不过,研究者预计这不会影响铊含量的分析,因为铊在环境里非常罕见,不太可能有太多外源性的铊污染。
这次的研究对单根头发也进行了多次分析,比如一次分析头发表面+皮质层外层的铊含量,一次分析头发的皮质层内层+髓质层的铊含量。结果是,两次分析里,铊的分布规律相同。这也印证了铊主要是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污染。
④在朱令一根头发(样品 ZL1995H9,长7厘米)里,分析出了至少25个铊中毒峰(峰值≥正常基准值的20倍)。从第一个峰到最后一个峰距离5.5厘米,按头发生长速度换算大概是至少4个月时间。也就是说,朱令在4个月里至少25次中毒。
其中有一个超级高的峰(≥正常基准值的200倍),持续了大约两天,对应时间恰好是1994年10月,朱令失明的时间点。
⑤在朱令第一次脱发前三周,中毒的剂量明显变大了,峰值升高到了正常基准值的50~80倍。
另外,毒性剂量明显变大的时间点,和朱令的中毒症状改变的时间点是一致的。
此前的症状主要在眼睛。但眼睛失明后,朱令不再戴隐形眼镜,改成戴框架。在此后,中毒剂量明显变大了,而朱令的症状也出现了胃肠道反应( 胃痛、恶心和呕吐),手脚针刺感,以及脱发。
研究者分析,这可能意味着中毒的途径从眼睛接触,转变成了口服吸收。口服吸收且剂量极大,导致了周围神经的病变(手脚有针刺感),也导致了朱令的第一次脱发。
⑥朱令第一次脱发是1994年底,第二次脱发是1995年3月,之间长出了一些短头发。
对朱令短头发(样品 ZL1995H5,长0.7厘米)的分析显
2024-02-27 11:11
这个“耳机内部的摄像头”有可能用来感知脉搏和血氧。//@纯银V:耳机内部的摄像头可以用来拍照……拍……拍耳屎吗?“收到一条新消息:你的耳屎太多,该清理了”。
2024-02-27 10:59
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在最新一期《Power On》时事通讯中提到,苹果正研究如何在 AirPods 耳机上配备摄像头及更先进的人工智能和健康传感器。该项目的代号是 B798,于去年启动。该产品的理念是以“低摩擦”的方式为用户提供 AI 体验和健康功能,耳机内部的摄像头可以用来拍照,并通过多模态语音、图像人工智能系统无缝为用户日常生活提供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