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1 12:54
才知道原来Mudge(最早向公众介绍缓冲区溢出漏洞的人之一,L0phtCrack等软件的作者)前年被D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给收编了,现在也是站在星条旗下照相的人了,算是彻底从良。另外:人聪明不聪明,真的是看长相就能看出来。
2018-06-12 13:25
钦定了!
2018-06-12 10:02
#互联网大V问答周#来啦 Q互联网圈大佬,你想问的、你不知道的、你期待的…精彩问答尽在@褚明宇、@阑夕、@tombkeeper、@Fenng、@sven_shi、@互联网的那点事、@传媒老跟班、@天涯历知幸、@震长、@霜叶、@数据化管理 的微博里!活动期间福利多多
1、万余张围观券免费领取,戳这里免费领🔗【微博问答】 互联网大V问答周--免费围观券;
2、活动期间被围观次数最多的问题有机会获得提问返现;
3、活动期间优质问答将获得粉丝头条、官博转发等各种给力推荐;
4、活动时间:即日起至周日结束,快来提问吧!@微博问答 互联网大V等你来问~
2012-06-08 23:11
为解决某问题,冥思苦想后一下冒出好几种方法,因为完美主义作怪,花了若干天时间用来分析对比到底哪一种比较好——刚才编码时忽然想起来,如果不对比,直接动工,可能已把这些方法一一都实现了。现在只能用类似“精益求精”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
2019-02-19 18:15
删库跑路要判刑,偷卖数据也要判刑的:🔗深圳佰仟金融工程师两毛一条贩卖隐私 泄露公民信息遭到从严判处
刑法修正案(九)出来之后,已经判了很多三年以上七年以下了。出售一般公民信息超过五万条,或者出售财产、征信、地理位置、通信内容等敏感信息超过五百条,或者获利超过五万元,就可以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所以千万不要挣这种不该挣的钱。
2020-08-24 14:28
renew
2019-02-07 13:50
科幻影视为什么有很多所谓“硬伤”?
我跟几个搞影视的人聊过相关话题。从他们的角度看,很多题材的科幻影视如果坚持没有“硬伤”,而是忠于科学,拍出来很可能就不好看了。而影视作品毕竟不是论文,当然要以好看为第一。就像相声要以好笑为第一,别的放在后面。所以这很大程度上不是编剧懂不懂科学的问题。
即使对科幻小说来说,“硬伤”也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科幻作品对未来科技的幻想有两类,一类老老实实以已知科技为基础。这种很容易露怯。比如阿西莫夫对银河帝国的想象也无非是“核能削皮刀”“核能洗衣机”。所以直至今日,还有些心理状态很独特的人因此认为《基地》的毛病很大,不值得看。
还有一类作者会直接给出一种全新的体系,类似“哇卡哇卡削皮刀”,“咕叽咕叽洗衣机”。这样一般人就挑不到毛病了,就像我们不会去说《魔戒》不符合科学一样。
科学—幻想—作品,首先是作品,其次要有幻想,最后才是要有科学元素。科幻不是科学,不负责传授知识,甚至也不负责让你热爱科学。科幻作品的用处主要是让那些善于想象和思考的人带着大多数不善于想象和思考的人一起想象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