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8 11:36
如果承认对方只是为了钱,那就意味着自身整个精神世界的崩塌。这可比几个亿严重多了。
2011-08-26 21:07
这个软件就是纯忽悠,而且居然也卖出去不少份。你不用在上面浪费时间,我以前搞过,所有下载地址都有办法扣出来。
2023-08-15 20:02
“《人到中年》这部电影值得一看,主要是教育我们这些老同志的。看看,对我们这些人有好处。”——《邓选·第三卷·视察江苏等地回北京后的谈话》
1982 年的《人到中年》曾获得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双料大奖。金鸡奖是电影家协会评的,百花奖是《大众电影》杂志的读者评的。这两个奖分别代表了电影人和老百姓的看法。
《人到中年》搁现在自然是属于罪大恶极必须批倒批臭的“伤痕”文学。电影的同名原著小说当年在《收获》上发表后就引起不少争议。从小说到电影的过程也是磕磕绊绊。不过幸好有邓公那句话,算是给定性了。这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进了“文选”类著作的电影。
主演潘虹、达式常都是当年的“顶流”明星,美女帅哥,演技出众。豆瓣评分 8.1。目前在 B 站、爱奇艺、咪咕等几个视频网站都能看,搜名字就能找到。
参考阅读:《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新人”——谌容《人到中年》发表前后》🔗网页链接 🔗tombkeeper的微博视频
2020-10-25 10:18
因为长期过度反智,“E时”现在在中国名声已经很臭了。但国内舆论监管还是十几年前的保守策略,导致其中文名也不能提,我们只好叫它“大妓院”。//@李子李子短信:哈哈哈哈这实在是太魔幻叻,反过来说明信息消费甚至有时候比大写的 I 还关键
2020-10-25 09:03
刚刚纽约时报有篇跟中国有关的文章非常好,希望有条件的都去读,链接请见评论。
之前538曾经说过,美国白人选民投哪个党和受教育程度高度相关;而拉丁裔移民投哪个党跟受教育程度无关,却和信息来源有关。喜欢从Whatsapp阅读西语新闻的,一般都会支持45(🔗网页链接)。这点同样适用于中国移民甚至国内一些网民。
之前很多人纳闷,为什么在国内喜欢翻-墙的网民以及大量身处美国的中国一代移民乃至在美国的中国M-Y分子都成了45的铁杆粉丝,今天纽约时报的强文解析讲了这一原因,这是因为他们阅读的华语新闻来源,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出处,那就是Epoch-时报(这里简称E时)。纽约时报文章称,2016年之前,E时的影响力还很小,2016年之后E时开始采用了基于大数据的吸引网民的算法以获得网络点击量,从而开始纳入大量的支持45的英语政治宣传(这些信息在美国最博眼球),并在Facebook上进行了大量的党派化的阴谋论新闻投放。这些新闻基本汇总了美国民间的阴谋论和谣传之大成,包括2016年和今年的恋-童-癖新闻,以及呼应最近流行的QAnon宣传的阴谋论。E时的读者从之前的反T-G人士,逐步扩展大到了很多阅读美国极右翼新闻Breitbart的美国读者,而Bannon和45也逐渐开始转推他们的英语信息,甚至45及其家庭开始关注他们的报道,45在8月还接受了他们的采访。
当今美国处在一个反科学、反智甚至反事实的阴谋论盛行时代,却没有任何机制可以制约这些危险信息,这些信息在COVID-19疫情时期造成的后果尤为严重。虽然Facebook和推特都开始给这些信息贴标签以示众,但这一行为迅速引起了美国右翼政客的反扑,他们坚持这种行为是对美国保守派和宗教的公然挑衅。E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扬壮大的,而其在海外华语媒体和新闻信息中的垄断作用,体现在了其对中国移民群体甚至对希望了解美国新闻的国内网民信息获取渠道的决定性影响。如果某一代移民或翻-墙网民不阅读美国主流媒体,而是阅读华语媒体信息,这些信息的最终源头十有八九来自于E时的中文信息。
讽刺的是,阅读E时中文信息的很多人,都认定T-G封锁信息,认为T-G是author-itarian;但他们阅读和拥护的信息来源,却成了美国阴谋论和推动美国走向author-itarian(鼓吹邮寄选举是诈骗,鼓励45不承认大选结果)的喉舌。
这篇纽约时报文章最后的纽约州Otisville宫殿图是个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