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6 19:03
脑子里忽然出现一个画面: 🔗评论配图 //@来去之间:咋了,俺说了不算这不是常识么 ……//@哈牛Yuzuru的噗噗森林:右边你最好是真的……之前ip属地一开始是怎么说的来着到头来还不是 //@来去之间:谣言,就是100,未来最多到50//@本杰明的长池录音室:来总,一万粉丝也会前台实名么
2023-10-16 13:06
#大v前台实名制# 说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我前几天就已经收到通知了,具体实施方式以最后宣布的为准。虽然这事儿跟平台绝大多数用户(>99.9%)都没直接关系,但是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这么做背后的一些逻辑。
注意是三个要素:大V、前台、实名制。这事儿跟很多人想的可能不太一样。
1. 实际上后台很早就是实名制了,因为手机号实名制已经实施十年了,而微博从2017年开始就要求绑定手机号。「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规定已经在各大互联网平台实施五年以上时间了,并不是现在才要求的。
2. 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这次的要求是全网平台部分领域的大V前台实名制,主要是时政、娱乐和财经等领域的大V必须前台实名。
这里首先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大V叫大V。
大V的本质属于影响力足够大,但是怎么定义「影响力」是个问题,目前没有很明确的规定。比如微博和知乎、小红书和抖音都的粉丝基数都有较大区别,再以微博为例,粉丝量、转评赞、发博数量等如何界定。所以最简单的一个办法还是看粉丝量,100万粉丝以上是有足够影响力的。
那么就是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也是这次实施大V前台实名制的底层逻辑:
-大V发表观点时,应当视为自然人还是视为自媒体?
-大V匿名还是实名,更能避免网络暴力以及虚假信息传播?
这两个问题是可以讨论的。我个人倾向于认为,考虑到言论传播的影响力,大V和普通用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事实是,当下微博上一些大V的影响力已经不亚于传统媒体了。
流量越大,责任就越大,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时政、娱乐和财经话题时,大V的流量远远高于普通用户,在大V的观点更容易被传播的同时,普通用户有权了解到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发表这些观点。
3. 这次的大V前台实名制,初步要求的是时政等几个领域的大V,我猜测一些专业领域可能也会有此要求。实际上从我认识的一些微博泛知识领域博主来看,有些要么直接用真名作为ID很多年了,要么在备注里也能看到真名,要么由于众多媒体报道,很多网友也知道他们的真名了,这些博主的实际影响倒不大。
这里也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投票,你是否支持百万粉丝的时政、娱乐和财经大V前台实名?
当然,这些领域的大V不愿意实名,也是有办法的。第一是清粉,一些大V的粉丝是以前通过违规方式获得的,把粉丝删到100万以下可以避免最初的前台实名制;第二是更换领域,比如你以前热衷于讨论国际大事,现在赶紧转型美食博主还来得及。
相比于讨论巴以局势,讨论红烧肉怎么做的评论区总是和谐得多。 网页链接
2018-06-28 21:08
此例亦然 🔗网页链接,尤其是在动不动要“基于人道主义和保护弱势群体考量”的环境里 🔗网页链接 。
2018-05-11 17:35
探究罪犯的人生经历、生活背景是没问题的。但不能在文字里暗度陈仓,不能偷换概念将原因混淆为理由。
应该研究链球菌为什么会致人于死地,但不能因此妨碍用过氧乙酸熏蒸杀灭之。
2012-06-27 11:35
//@一路逼人: 你的心态和我第一次看见刘菊花抄袭指控的时候很像。舟子非常愤怒,义正词严地一条条反驳,我一下子就被忽悠,骗倒了。直到我后来花了点时间看了刘菊花那篇90%以上抄袭的论文,极其震惊。舟子的反驳就是造更多的谣,一定要去查原文、原帖、原信,就知道南周的这两个记者工作是极其扎实的。
2019-05-14 16:05
回复@WPDang: 理论上,有那么一种可能性——比如你是一个坚定的反 LGBT 共和党参议员,结果被发现库里有你很多数据,那就可以用来威胁你,和你交换一些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各国都在思考数字主权。互联网先锋们的网络无国界之梦是没戏了。//@WPDang:LGBT的数据有什么特别价值呢?
2019-05-14 13:25
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CFIUS)要求昆仑万维在一年内出售 LGBT 交友应用 Grindr——你看,美国也不是啥都让你商业自由。
三十年前先贤们对网络世界的美好想象,现在看来,无论中国、美国还是欧洲,都是不会允许实现的。
权力一定要有暴力作为后盾。非基于暴力的权力,终将被基于暴力的权力所灭。
2021-10-12 22:21
大概六七年前,有个黑客说:为什么总是艺人为了获取灵感而吸毒,没见黑客为了获取灵感而吸毒?
我仔细想了一下,可能是因为黑客的作品必须是低熵的。艺术就不一样了,有低熵的,也有高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