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5 15:51
搞政治的,把戏见多了,就不会上这种当:🔗普京谈瑞典环保少女:她是被成人利用的无知青年 🔗1987年有个英国小孩给马哈蒂尔写了封信,他回信这样教训“西方家长”
2019-09-30 09:46
别批判那个瑞典贞德,一批判就上当了。那帮人弄这么一个木偶出来,就是因为“执着认真的小女孩”这个身份天然免疫且反弹一切伤害。
重点要看谁藏在她背后。
2024-05-12 18:55
2014 年的《Selfie》第三集,Henry 送给 Eliza 的垃圾筒上印了一个红色电话亭,背景是大本钟。这显然不是巧合。
创作者的这个顽皮之举,在浪漫的画面里又增加了一层画面之外的浪漫。 🔗t0mbkeeper的微博视频
2016-01-25 15:35
律师:
void *buff = malloc(0x1000);
while (1) {}
free(buff);
杀手:
void *buff = malloc(0x1000);
while (1) {}
2020-04-27 08:04
只要让庸众们认为某种知识让自己脆弱而廉价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它们就会行动起来。当然,知识无形无相,所以古典的做法就是烧书和砍头。//@新世界的闯荡:只要你不双标,谁又会去发打到你呢
2020-04-25 10:43
刚一荐友转了萨义德的这段话: "知识分子既不是调节者,也不是建立共识者,而是这样一个人:他或她全身投注于批评意识,不愿接受简单的处方、现成的陈腔滥调,或迎合讨好、与人方便地肯定权势者或传统者的说法或做法。 "
这是一个维度。
我们讨论知识分子有许多维度,能用知识作为谋生手段的,以为职业,意味着他掌握的知识具备了和社会的交换价值。泛义说,他们都可以称为"知识分子"。这些年火的知识付费,主要就是这类人将自己的盈余知识,交付市场,参与流通。
这类知识分子,根据其掌握知识的深入程度、技能的熟练、专业程度,段位不同,可体现在市场价值的量化上。
而在这之上,就是所谓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是贡献社会思维价值的。是社会顶层智慧的建设者。"无用"是他们的特点。一个社会能多清晰识别"无用",能多准确的价值化"无用",能多开阔地容纳和开发"无用",是这个社会文明程度和文明力的体现。
当年忽必烈其实爱才爱得不得了,从他对赵孟頫的百般关照就能看出。但整个元制是歧视"无用",所以有了知识分子的老九地位。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这个歧视链复刻到文革,就成了: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知识分子。
不要误会,就如忽必烈,统治者从来都知道知识的价值。他厌恶的只是知识分子里天然的独立性的一面。所以他就把批斗的权杖交给庸众,由他们去完成肃清。真正骂臭老九那个臭字骂得刻骨铭心骂得锣鼓宣天的,不是权力,是庸众。
因为知识分子这个定义的模糊和多维,混进这个池子里摸鱼的混混也多。这更给了挑事者以话柄。
但无论如何,一个污名化知识分子的朝代是必然短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