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1 13:44
黄仁勋这次来华,唐装也穿了,央视也上了。无论是在链博会的发言还是在《面对面》的访谈,都谦和得体不卑不亢。
这里面当然有老黄个人的工程师魅力在里面,但我更多还是感叹英伟达在中国大陆的公关团队真厉害。
2025-07-21 13:21
特种行业一般只能本地人干,外地人很难 🔗查看图片 //@开水族馆的生物男:最右扫黑除恶了解一下//@芯茹芷谁:→_→//@他们叫我冰箱:→_→//@碎叫:去墨脱开个商K有没有人投的呢,不要问我那里市场有多大,一个小县城每年要投2000亿。
2025-07-19 19:51
1.2万亿的投资,修5座无法对下游水量进行控制的引水式水电站……
很多人觉得不值得,
确实,毕竟某下游国家对他们下游的国家前几个月做的那事情,总是让人觉得不来个照猫画虎,就有点对不起这地理优势……
不过,修这5座水电站,要修通到工地的道路吧?那么多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生活吧,需要各种工程设备吧。
那是不是要修路?是不是要修停车场?是不是要有维修厂?是不是要铺设输油管道?是不是要有定居点?是不是要有医院?是不是要有物资集散基地?是不是要有后勤保障系统?要不要修个应急机场……
为了这点醋,包上一桌饺子,没毛病吧?
2025-07-21 11:25
孤树寂寂,烟雨濛濛,暮色霭霭,蝉鸣声声
2025-07-21 11:10
昨天发的《冰河世纪4》松鼠拔榛子那段已经于今天凌晨五点被处置了。我认真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一个动画片段有这么大危害以至于需要在黎明之前处置——应该和新闻联播主持人郭志坚同志对《让子弹飞》的评价类似:“青少年看了会给正在成长的身心注入一股非理性冲动”。
2025-07-21 11:02
有些人一辈子都处于幸福的童年:🔗网页链接
2025-07-18 12:48
图中这位女士是一个“无梗不能言”的活体样本,不难观察到,在长达数小时的言语交锋中,她没有能够做出过哪怕一次清晰有逻辑的表达,她的回应完全由“梗图”和“乐急笑典”构成,而她的粉丝也和她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这种“无梗不能言”的退化人类正在越来越多。
尽管“梗”在中文的发音很类似“gag”,但其具体含义更接近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的概念“模因(meme)”,其希腊文词根本意“模仿的东西”揭示了其传播的机制在于模仿,而一个便于模仿且能够大规模传播的行为,必然拥有一个无限低的门槛,因此许多梗都带有语义塌缩的特征,比如“YYDS”“XSWL”“XXS”其实就是所对应汉语的首字母缩写,这些缩写确实表达了特定语境下相对应的意思,但却切断了语句之间内在的、共生的关系,大量使用这些语义塌缩的“梗”无疑会让使用者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日益贫乏和退化,而同时,贫乏和退化的表达能力又迫使使用者更多的依赖“梗”去沟通和表达,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无梗不能言”的窘境。
“无梗而不能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前互联网时代,你要对某个事物作出评价,首先要对这个事物有所了解,这需要你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因此评论权被少数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比如专家、学者、记者、评论员所专享。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梗”这种概念没有明确外延和内涵,“能指”和“所指”和不断变化的特征,为那些不具备这些素质的大众提供了一种“评价一切”的捷径——玩梗,你完全不需要理解你评价的事物,就能通过玩梗显得自己有趣且高明,《不要抬头》里那句台词:charming or likeable all the time,这种万能抖机灵的捷径对以往只能在舆论场之外当观众的庸众来说,不啻于毒品了。然而这种“廉价的优越感”和“愚蠢的机灵”不仅和真正的严肃讨论毫无关系,反而会把想要认真讲话的人逼走,进一步使网络舆论环境加剧恶化。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退化现象,正常的阅读、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都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条件反射式的排泄,一开始是“已读乱回”,最终结果就是像图里这样未读也可以乱回。
闻者足戒。 但是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了,那么请不要过度焦虑,事情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