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6 12:55
很多事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
比如,“保护青少年”,是不是对的?是不是好的?但这些年大家也逐渐看到了,“保护青少年”,也保护了小赤佬。但保护了小赤佬,好像就没有“保护青少年”。那到底有没有“保护青少年”?所以,“保护青少年”虽然是对的,是好的,但到底怎么“保护”才是对的,才是好的?这其实没那么简单。
比如说,你的家人需要做手术,那么你希望由一位主任医师来主刀,还是一个刚结束轮转的住院医师主刀?你希望手术有实习医生参与吗?
宏观上来看,如果住院医师没有主刀的机会,就无法成长为主任医师;如果实习医生不能参与手术,那他们也永远无法变成住院医师。
但是,具体到你,具体到每一个人,可能都希望由主任医师主刀,最好是全国排名前几的专家。手术室里最好不要有实习医生,恨不得一手术室全是正高职称,递器械的护士帽子上都有三条杠,对吧?
那这个矛盾怎么办?
没有神奇的方法。认真地思考这个事情,你就会发现,没有神奇的方法。所 有 类 似 这 个 事 情 的 问 题,全 都 没 有 神 奇 的 方 法。
我姥爷七十年代患肺癌,组织把他送到上海治疗,用的医疗资源都是当时最好的。在任何时候,“最好的”自然也是稀缺的。在那个年代,普通人有办法靠自己努力得到最好的吗?
不可能所有人都坐头等舱。现在,院士坐头等舱可以报销,部级坐头等舱可以报销,普通人也可以自己掏钱坐头等舱。这已经是最好的方法了。但让所有人都坐头等舱的神奇方法是没有的,让所有手术都由主任医师来做的神奇方法是没有的。
如果希望有一个充满神奇方法的神奇世界,就会得到地狱。
2024-12-16 11:55
今天的盲猜关注列表活动开始啦!//@霜叶:这就是我说的那种,啥都“崇洋媚外”帽子一扣完事的人//@沙和尚的微博01:国产化挺好的。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没有道理生产不出高质量的支架。只是崇洋媚外的心理不愿意用而已,没有人用自然就提升不了质量。
真挺不理解的。
我家人今年刚做完心脏支架,在国内顶尖的心脏病医院。
医院说只有国产的,自费也没有进口的。
为了确认是不是真的,昨天我又问了这里的医生,答复很明确就是没有进口支架。
然后我把这个事实说出来了,就来一堆“我家人去年在某某地用过进口支架”之类,或者“你这是带节奏”之类的。
现在说个事实这么难了吗……
2024-12-16 11:31
甚至 LVMH.cn 的客户数据都是。//@蘸盐:一些人理解的国家安全:歼20图纸,下一代航母建造方案,ICBM发射井位置。广义的国家安全:汉蒙壮藏等民族基因样本,滴滴手里的部委公务员打车数据,野生水稻大豆资源分布,明年铁矿砂进口量,民族宗教政策新方向,这边对日美韩新政府对华政策是怎么判研的,印尼高铁巴西大坝竞标报价,海上划界谈判我方底线,抖音的大数据算法,三峡大坝泥沙沉积量……
2024-12-16 10:37
确实。有一说一,你说的对,但是乌拉圭的人口有345.7万,同时,仅澳大利亚就有4700万只袋鼠。 如果袋鼠决定入侵乌拉圭,那么每一个乌拉圭人要打14只袋鼠,你不知道,你不在乎,你只关心自己的鸡。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还没打过字,可惜鸡公煲卖不到一个好价钱,不然翡翠一定会有很多瑕疵。//@梁子湖第八:说到药品重金属,有机溶剂等杂质残留的标准有些过度,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药品每个人一生吃的药品也没多少,那么里面几个ppm的含量,你能从药品里面吸收多少重金属 有机溶剂了,相反,每个人从食品 空气里面每天吸收的重金属 有机溶剂,超过你一生从药品里面吸收重金属 有机溶剂 ,比如乙醇//@梁子湖第八://@梁子湖第八:另外博主可能知道科技商业化发展到现在,很多的产品标准提高目的只是商业上最大化(限制竞争对手),特别是药品对重金属 化学残留等要求。 //@梁子湖第八:博主精神可嘉。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提高标准很“容易”(可以要求所有仿制药都必须做三期临床),一张A4纸就可以,但是降低标准是“很难”的,科学上要求必须有数据证明可以降低要求(即为什么有些仿制药只需要做体外,有些仿制药必须做体内)。
2024-12-15 16:58
我想知道“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具体是怎么做的。搜了一下,管理层面的文件是《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网页链接,技术层面是三个配套的技术指导原则:🔗网页链接。根据“尽量选择体外方法进行评价”的要求,那么技术层面最主要的就是《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