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4 12:40
今天的盲猜关注列表活动开始啦!//@安于原野:所谓的罗马共和国也不过是部落酋长的贵族民主制
2025-03-14 10:11
最近好几个朋友感叹美国人怎么也会搞“将军的恩情还不完”。
哪怕从罗马共和国开始算,或者把希腊城邦里那些也算上,人类开始探索无皇帝生活的时间也就两千多年。而且探索得很艰难,罗马共和国最后还是变成罗马帝国了。我们真正大面积摆脱皇帝也就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
而作为群居动物,在长达几百万年的时间里,智人一直需要皇帝、酋长、部落首领。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是我们的模型训练了几百万年后得出的一组数据,写在内存里,随便有点意外一掉电就没了。而“将军的恩情还不完”则是固件里的出厂设置,稍不留神这个出厂设置就会被加载回来。
2025-03-14 12:33
微博是一个国有韭菜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环境,自然资源部应该入驻巡视了。//@安全_云舒:微博的信息流还算挺开放的,不算是真正的私域,坏处就是大v没啥商业价值。//@云无心45:信息茧房的构建对于商业价值很重要呀
2025-03-14 11:49
以这个宣称用米汤代替奶粉的前水果行业从业者后易经中医研究者张玄化为例
对比抖音,微博,小红书三个平台的差别
微博,发布之后,被一众科普博主,医学博主,营养学博主围而攻之,继而被平台禁言,成为大笑话,已经被挖出更多逆天言论。
抖音,共发布17条视频,已经一百五十多万粉,几乎每条都是爆款,信者众多,目前因为微博上出丑,有人专门出视频嘲讽他,他已经自己开启账号保护。
小红书,十一万粉丝,目前完全没受任何影响,评论里还是信仰声一片,他还发了视频为自己辟谣辩解。
所以,#无意引起争执,纯属个人好奇# 如果你打算赚低认知群体的钱,大赚特赚,你去哪?
2025-03-14 11:40
单兵线圈发射装置的第一个里程碑是在威力和射速上显著超过弹弓。不过这个里程碑要达成恐怕还得等常温超导、储能等基础技术有进展。//@Easy:所以这打出去的是啥?硬币? //@林大B:过于落后,可以展示
2025-03-14 10:46
【#我国新一代电磁枪亮相#】没有噪声、没有火光、没有弹壳,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电磁枪来了!它重量较轻,单手就可持握;还可以调节不同功率,能变换连发和单发模式……总台记者庄晓莹@铁翼飞旋z 带你近距离围观#中国军工新质力量#!#军工巡礼# 🔗央视军事的微博视频
2025-03-14 10:11
最近好几个朋友感叹美国人怎么也会搞“将军的恩情还不完”。
哪怕从罗马共和国开始算,或者把希腊城邦里那些也算上,人类开始探索无皇帝生活的时间也就两千多年。而且探索得很艰难,罗马共和国最后还是变成罗马帝国了。我们真正大面积摆脱皇帝也就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
而作为群居动物,在长达几百万年的时间里,智人一直需要皇帝、酋长、部落首领。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是我们的模型训练了几百万年后得出的一组数据,写在内存里,随便有点意外一掉电就没了。而“将军的恩情还不完”则是固件里的出厂设置,稍不留神这个出厂设置就会被加载回来。
2025-03-13 21:40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还改变生命。
2025-03-13 21:30
澳大利亚一名男子成功携带人工心脏生存100天,创下全球首例
悉尼医生表示“极其自豪”,患者40多岁,植入的是澳大利亚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旨在作为接受捐赠心脏前的过渡。
撰稿人:Natasha May 健康新闻记者
发布时间:2025年3月11日(星期二)
澳大利亚一名患有严重心力衰竭的男子,近日成为全球首位在接受全人工心脏植入后,成功出院并在家生活的患者。
当地医生和科研人员在周三宣布,这名患者已成功携带人工心脏生存超过100天,并于3月初顺利接受了捐赠心脏移植手术。他们表示,这次手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临床成功”。
此次手术所使用的人工心脏名为“BiVACOR”,由出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丹尼尔·蒂姆斯博士(Dr Daniel Timms)发明。这是全球首个可完全取代人体心脏功能的植入式旋转血液泵,采用磁悬浮技术,模仿健康心脏的自然血液流动方式。
根据澳大利亚政府提供的数据,每年全球有超过2300万人罹患心力衰竭,但其中只有约6000人能够获得捐赠心脏移植的机会。因此,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人工心脏前沿计划”,投资5000万澳元,用于BiVACOR设备的研发和商业化推广。
BiVACOR人工心脏目前仍处于早期临床研究阶段,专门针对的是终末期“双心室心力衰竭”患者。这类疾病通常由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引发,导致心脏严重受损或功能减弱,无法有效向全身输送血液。
这款人工心脏的设计初衷,是帮助病人在等待捐赠心脏期间继续生存。但BiVACOR的长期目标是希望患者将来即使没有捐赠心脏,也能长期依靠人工心脏正常生活。
此次接受手术的患者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是一位40多岁的男子,患有严重心力衰竭。他自愿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位接受这种全人工心脏的患者,同时也是全球第六例。
此前全球前5例手术去年都在美国进行,这些患者在植入人工心脏后,尚未出院前便接受了捐赠心脏移植,最长的等待时间是27天。而澳大利亚这名患者的等待时间首次超过了100天,并在出院回家期间持续使用人工心脏维持生命。
去年11月22日,患者在悉尼圣文森特医院接受了长达6小时的手术,手术由心胸外科及移植专家保罗·扬茨(Paul Jansz)领导完成。患者本人不愿公开身份,他于今年2月成功出院,在家继续使用人工心脏维持生命,并于3月顺利接受了捐赠心脏移植。
扬茨医生表示,他非常荣幸能参与此次具有历史意义和开创性的澳大利亚医疗里程碑。他说:“我们多年来一直为这一刻努力,非常自豪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个成功实施此手术的团队。”
负责观察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圣文森特医院心脏病专家克里斯·海沃德教授(Prof Chris Hayward)则认为,BiVACOR人工心脏将彻底改变国际上心力衰竭的治疗方式。他说:“未来十年内,我们将看到人工心脏成为患者的另一种选择,尤其是那些无法等待捐赠心脏或根本无法获得捐赠心脏的病人。”
来自昆士兰大学、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心脏基金会董事会成员的大卫·科尔昆恩教授(Prof David Colquhoun)并未参与此次临床试验。他认为,这项成功是人工心脏领域一次“重要的技术进步”,但同时提醒,目前人工心脏的使用寿命(超过100天)仍明显低于捐赠心脏的平均使用寿命(超过10年,即约3000多天),因此,距离真正用人工心脏长期取代捐赠心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尔昆恩教授还强调,得益于现代心脏药物的进步,澳大利亚每年死于心脏病的人口比例已有所下降。他举例指出,澳大利亚1967-68年心脏病死亡人数高达4.7万(当时人口为1100万),而2022年则为4.5万(当时人口为2600万)。
此次植入手术仅是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领导的人工心脏前沿计划”中系列手术的第一步。该计划正在开发三种关键设备,用于治疗最常见的几种类型心力衰竭疾病。
(本文于2025年3月12日修正,之前误将2022年澳大利亚人口写为2200万,实际为2600万。)
来源:www.theguardian.com/australia-news/2025/mar/12/australian-man-survives-100-days-with-artificial-heart-in-world-first-su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