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3 21:16
前几天去给 QCon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做了主题演讲。组织方请我从演讲中选一句最想对大家说的话用来做海报,我就选了这句:“AI 不可能恰好发展到让大家都很开心的那个点然后就停下来”。
斯坦福刚刚发布了一份 AI 指数报告,里面提到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 AI 会改变工作方式,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会被 AI 取代。应该说这两种想法都是对的。AI 会改变很多岗位的工作方式,那么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的方式的人就会被 AI 取代。我们不能指望 AI 恰好发展到能给我们帮上点忙让我们比较舒服的时候就停下来。
在汽车时代到来的时候,除了造车、开车,还会诞生卖车、修车、洗车等一系列工作,以及延申出来的能源、机械等方向的各种工作。“AI 不可能恰好发展到让大家都很开心的那个点然后就停下来”这句话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历史不会停下来,AI 会一直发展,我们也应该一直发展自己,学会和现在以及未来的 AI 一起工作,不要做一个充满怨气的马车夫。
2025-04-13 17:47
这段对话里有些隐含的东西我没有点出来。比如司机不愿承认现在比过去强,用了“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生活还行”这样的模糊描述来自欺。但当他不自觉地说出“你看着没我大,怎么小时候也不行”时,其实已经表明他潜意识里非常清楚时代是在进步的。
2025-04-12 14:27
前阵子遇到一个司机,车开起来没几分钟,他就问我中关村这片的公司现在经营情况怎么样,裁员没有。我感觉他应该不太喜欢听“经济复苏”之类的话,就长叹一口气,说现在能有个工作就不错。然后他的声音明显轻松了一些,说的确如此。然后我又说 2018、2019 的时候这地方打车可难了,您看现在就很容易,说明这里人少了啊。他说他是 2021 年开始跑网约车的,之前的情况不熟悉。他认为也可能是跑网约车的多了。我说是啊,都有原因。
然后他就开始跟我抱怨政府啥都不管。我说咱们政府管的挺多的啊,外国政府才是啥都不管哪。这时他明显愣了一下,然后就开始举例子,说老百姓生活不好。我说最近几年经济是发展的慢了,但好歹还是在发展,老百姓生活和过去比那还是强得多啊,您想想咱们小时候吃的啥,现在好歹天天能吃肉吧。
他想了想,说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生活还行。我说那您家里条件肯定算好的,我小时候就没这条件。这时候他又愣了一下,说我就是一般家庭,我是八零后,你看着没我大,怎么小时候也不行,你家不是北京的吧?我觉得肯定不能告诉他我比他大七八岁,就说我们外地的不能跟你们北京人比啊。
这时他又高兴了一点,于是开始说国家强迫打疫苗,媳妇打了疫苗胳膊都抬不起来。我说那可能是打了针有点酸?他说不是,打针的那只胳膊没事,是另外一只胳膊抬不起来。我说那真是高科技啊,现在能抬起来吗?他说后来好了。我说是不是打疫苗之前你们就听说疫苗不好?他说是的,外面都在传,说打了疫苗有各种问题。我觉得不太可能跟他解释什么叫“群体性癔症”,于是就说,为了防疫有点副作用也难免,关键是也没啥大问题,再说你看这也不能说政府啥都不管,要是啥都不管怎么会管打疫苗呢?
他说政府也不是不管,但是不听老百姓的反映,现在食品都不安全,“科技与狠活儿”,政府这个都管不好。我一听,这显然是某中专毕业的短视频食品安全专家的信徒,不能硬戗。于是我就说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有一回跟我妈聊天,我妈说起过去的事儿,我回忆了一下,还真是,过去的“科技与狠活儿”比现在厉害多了,可能因为是小时候的事儿,咱们记不清了,就觉得过去比现在好。他说不可能啊,过去东西都是绿色无污染。我说您小时候吃打虫药吗?他说吃啊,打下来过筷子粗的蛔虫。我说没错,我小时候也年年吃,但您看现在孩子就不用吃了,对吧,说明起码吃的蔬菜水果没蛔虫卵了。然后我又说您还记得小时候奶油蛋糕什么味儿吗?跟蜡烛一样,没什么真奶油,对吧?还有过去的汽水,色素加糖精,您还记得吗?他仔细想了想,说好像都回忆起来了,确实小时候吃冰棍舌头都能染了色。
然后他又说现在生活确实比过去好,但现在人都感觉不幸福,过去穷但是幸福。我说这就赖不着国家了,过去打开电视就三个台,啥都不知道,可不是傻乐吗,现在要是把网络都给断了大伙儿也照样傻乐。他笑了,说确实是傻乐。
临下车的时候他说跟我聊完心情舒畅多了。
2025-04-13 17:27
今天的盲猜关注列表活动开始啦!//@李大爷的大大爷:tk教主,关注列表定律发明者,一边让粉丝辩证看待问题,一边用关注列表给人打标签。太变态了
2025-04-12 14:27
前阵子遇到一个司机,车开起来没几分钟,他就问我中关村这片的公司现在经营情况怎么样,裁员没有。我感觉他应该不太喜欢听“经济复苏”之类的话,就长叹一口气,说现在能有个工作就不错。然后他的声音明显轻松了一些,说的确如此。然后我又说 2018、2019 的时候这地方打车可难了,您看现在就很容易,说明这里人少了啊。他说他是 2021 年开始跑网约车的,之前的情况不熟悉。他认为也可能是跑网约车的多了。我说是啊,都有原因。
然后他就开始跟我抱怨政府啥都不管。我说咱们政府管的挺多的啊,外国政府才是啥都不管哪。这时他明显愣了一下,然后就开始举例子,说老百姓生活不好。我说最近几年经济是发展的慢了,但好歹还是在发展,老百姓生活和过去比那还是强得多啊,您想想咱们小时候吃的啥,现在好歹天天能吃肉吧。
他想了想,说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生活还行。我说那您家里条件肯定算好的,我小时候就没这条件。这时候他又愣了一下,说我就是一般家庭,我是八零后,你看着没我大,怎么小时候也不行,你家不是北京的吧?我觉得肯定不能告诉他我比他大七八岁,就说我们外地的不能跟你们北京人比啊。
这时他又高兴了一点,于是开始说国家强迫打疫苗,媳妇打了疫苗胳膊都抬不起来。我说那可能是打了针有点酸?他说不是,打针的那只胳膊没事,是另外一只胳膊抬不起来。我说那真是高科技啊,现在能抬起来吗?他说后来好了。我说是不是打疫苗之前你们就听说疫苗不好?他说是的,外面都在传,说打了疫苗有各种问题。我觉得不太可能跟他解释什么叫“群体性癔症”,于是就说,为了防疫有点副作用也难免,关键是也没啥大问题,再说你看这也不能说政府啥都不管,要是啥都不管怎么会管打疫苗呢?
他说政府也不是不管,但是不听老百姓的反映,现在食品都不安全,“科技与狠活儿”,政府这个都管不好。我一听,这显然是某中专毕业的短视频食品安全专家的信徒,不能硬戗。于是我就说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有一回跟我妈聊天,我妈说起过去的事儿,我回忆了一下,还真是,过去的“科技与狠活儿”比现在厉害多了,可能因为是小时候的事儿,咱们记不清了,就觉得过去比现在好。他说不可能啊,过去东西都是绿色无污染。我说您小时候吃打虫药吗?他说吃啊,打下来过筷子粗的蛔虫。我说没错,我小时候也年年吃,但您看现在孩子就不用吃了,对吧,说明起码吃的蔬菜水果没蛔虫卵了。然后我又说您还记得小时候奶油蛋糕什么味儿吗?跟蜡烛一样,没什么真奶油,对吧?还有过去的汽水,色素加糖精,您还记得吗?他仔细想了想,说好像都回忆起来了,确实小时候吃冰棍舌头都能染了色。
然后他又说现在生活确实比过去好,但现在人都感觉不幸福,过去穷但是幸福。我说这就赖不着国家了,过去打开电视就三个台,啥都不知道,可不是傻乐吗,现在要是把网络都给断了大伙儿也照样傻乐。他笑了,说确实是傻乐。
临下车的时候他说跟我聊完心情舒畅多了。
2025-04-13 16:45
我之前讲过一个包含表达能力在内的综合训练方法(图一)。如果你觉得这个太复杂,需要克服的耻感太多,难以启动,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图二)。
不过有人说自己对着镜子说话都不好意思,那我也没办了。你们多想一想功夫练成之后的收获(图三),也许有助于克服这个心魔。
2025-04-13 15:10
我在团队里经常强调表达能力(就是把事情讲清楚的能力)的重要性。我经常在做完案例教学后对大家说:“如果你听了我的话,开始认为这件事很重要了,那么把你所认知的重要性再乘以十,差不多就接近这件事真正的重要性了。”除了经常做案例教学,我前几年还给大家发过关于写作训练的书。
不过,如果对世界的运作方式缺乏深刻理解,可能无论如何都很难真正认识到表达能力到底有多重要。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有些年轻的粉丝倒是听了我的话,并且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