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10:14
renew
2023-07-14 13:59
做事情要从小处做,看事情要从大处看。
最近两年我一直推荐大家看《论持久战》。“七七事变”之后,很多人都觉得中国要完了。当时如果从小处看的话,确实军队也不如日本,国力也不如日本,啥都不行。所以当时不少人觉得只能投降。有点骨气的则准备以身殉国,但也没觉得中国能赢。钱穆写《国史大纲》,就是为亡国做准备,希望被日本统治的中国人还能记得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所以,结合当时的背景,才能明白《论持久战》的厉害之处。《论持久战》从大处看,看到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大势。乐观,但不是盲目乐观,是清清楚楚的乐观。
当然,在日本的角度,如果从小处看,那就全都是优势,就很乐观,“三个月灭亡中国”。要是从大处看,就不乐观了。所以日本那会儿对《论持久战》选择了视而不见。
看清楚大势,看清楚规律,站在大势和规律一边,耐心等待。
2021-05-03 13:48
去年裘德·洛演的那个迷你剧《The Third Day》,故事发生在一个叫“Osea Island”的地方。
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个虚构的地方,堤道之类都是电脑特效。后来查了一下,Osea Island 是真实存在的:oseaisland.co.uk。和伦敦的相对位置大约相当于长兴岛和上海。剧组也就是这岛上取的景。
有机会去瞅瞅。
2024-01-31 19:40
2018-12-12 12:26
我们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不同,可能是因为一些知识还不够普及。以下摘自《当良知沉睡:辩认你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一书的前言🔗网页链接:
……我们现在不妨假定你是一个有暴力倾向或喜欢目睹暴力的人。你可以轻易谋杀同事或雇凶将其杀害,你可以谋杀任何碍事的人,如你的老板、你的前任配偶、你那有钱情人的配偶统统不在话下。你必须小心行事,因为稍有闪失,就可能被抓起来接受惩罚。但你永远都不用面对良知的拷问,因为你压根儿就没有良知。如果你决定杀人,唯一的困难便是外在条件的限制,你的内心从来不会出现劝阻的声音。
……我们不妨设想一种完全相反的情况:你对权力没有兴趣,是那种清心寡欲的人。你唯一的愿望就是日子不要太辛苦,所以你不愿像其他人一样工作。如果你缺乏良知,你的生活状态可能是打打盹儿、搞搞自己的爱好、看看电视或是整天出去鬼混。苟且偷安,外加亲朋好友的接济,你就可以无限期地混日子。大家背地里可能会说你没出息,或者说你是个意志消沉的可怜虫,他们也可能气愤地骂你是个懒鬼。等到他们对你更加了解之后,或许会大发雷霆,骂你是个废物、寄生虫。但他们绝对想不到,你其实是缺乏良知,你和他们的心智从根本上是不同的。
……有良知的人在训斥他们眼中那些“意志消沉”或“生活困难”的人的时候,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通常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照顾你这种人,这便进一步为你创造了可乘之机。哪怕你一贫如洗,但只要能勾搭上某人并建立一种性关系,那么这个人丝毫不会怀疑到你的真实面目,会觉得自己对你有种特殊的责任。既然你仅仅是不想去工作,那么你不一定非得赖上一个特别有钱的人,你的靠山只要能够受到良知的约束就行了。
你要是把自己想象成为这类人,我相信你一定会觉得自己疯了,因为这些人就是疯子,而且相当危险。不过,这类疯子大有人在,这个群体甚至还有一个专属称谓,精神卫生领域专业人士把这种缺乏良知或毫无良知的状况称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这是一种无法矫正的性格缺陷,目前的研究认为大约有4%的人属于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平均每25人当中就有1个是反社会人格者。
2018-05-12 10:13
在业务层面“用户黏性”之类考量外,如果不引入安全方面的评估,早晚会出问题。这不只是价值观的事儿,也是为了企业更长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