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1 15:33
这两年慢慢出现一种论调,大致是“美国本身其实不行,主要靠收割全世界的人才。”
这其实不是新出现的认知。只不过以前大家会去思考:“美国到底做对了什么,能让全世界的人才都愿意去?”
你看,一个事实,两种解读,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2018-07-24 09:31
地方政府办事不力。这么长一路都没劫住,这就放进京了。
2023-01-29 22:47
回复@于三羊鲜声:最最最最本质的区别是:这些爱好者们喜欢的是作品和角色,如果顺带喜欢演员那也是爱屋及乌,演员只是所及的乌;而粉圈喜欢的是演员,至于演谁,演成什么样,无所谓。//@于三羊鲜声:emmm,这和粉圈经济的区别是啥?
2023-01-29 22:27
《流浪地球2》周边的众筹破了 7000 万。算一下,参加众筹的有几十万人。
在我看来,这甚至比电影本身票房上到多少亿的意义更大。票房反映的只是电影自身的价值,而衍生品市场体现的则是电影背后的文化价值。衍生品市场的繁荣,证明了《流浪地球2》在文化意义上有电影之外的更为持久的东西。这几十万愿意为衍生品买单的中产阶级,也会让未来的投资方在决策时多考虑一个可能性。
希望未来中国能有更多这样的文化产品,为下一代人构建出更积极的共同记忆。
2024-07-12 21:13
回复@一种莽夫07: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谁开奥拓,谁开奥迪!🔗网页链接 //@一种莽夫07:自动驾驶技术一定会成熟,没错。如果技术只是把利润送到少数人手里,把马车夫踢到失业家贫自生自灭,那,请加油。
2024-07-12 20:50
最近无人驾驶出租车忽然成为热门话题。其实各公司研发这个不是一天两天了,又没保密。但对于人类来说,知道是一回事,感受到是另一回事。
你们还记得十年前网约车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吗?一样有很多反对声音。现在的情况和十年前没什么不同,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我并不认为这是对的或错的,我认为这是必然的。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无人驾驶出租车这种事物一定会出现,无非是今年出现,还是明年出现,是先在这里出现,还是先在那里出现。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过去三十年的变化可能比从宋朝到清朝还要大。至于这种变化是好还是坏,取决于我们能否适应变化和接受变化。如果李鸿章来到今天,固然会因为中国已经不怕日本了而高兴,然而也会因为没有皇上了而沮丧。
2024-12-11 15:18
“九也恨来十也恨,橘子郡内是无好人” //@祝佳音:谁会觉得电影里出现自己家乡的事情不好?太奇怪了……
2024-12-11 14:17
昨天说文化作品里出现真实地名真实方言的事,写的看到有人在说
“当地人谁会愿意电视上看到自己家乡的事,肯定会反对的”
当年孽债指名道姓的发生在上海,说上海话,讲上海人的故事。在上海就没见过谁说这片子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