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15:39
看到一些对《南京照相馆》等影片很奇怪的评论。有人觉得拍这类电影属于“仇恨教育”。有些人则把看电影和“阶层”联系上,认为“有钱人去日本旅游,没钱人去看反日电影”。
二战期间美国本土基本没受到创伤,但美国拍摄的二战题材影视作品也数以百计,去年还上映了一部大制作剧集《空战群英》。中国在二战中受到的伤害比美国大多了,拍几部铭记历史的电影有什么奇怪的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和仇恨教育之间有着本质区别。
我认识不少有钱人,有些确实经常去日本旅游,但其中绝大部分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有清晰的认知。“去日本旅游”和看抗战题材电影没有任何矛盾之处——我们作为战胜国的国民,去战败国看看有什么不可以的?
2020-11-08 12:07
这里说的川普支持者,主要是……比如认为复旦中文系操纵了大选的人:🔗网页链接 //@tombkeeper:过去几年看着川普支持者的表现,我常常会有点恍惚:资本主义国家领袖和人民也有这么深厚的感情?
2018-12-09 10:42
人类刚出生的时候,在所有方面都依赖父母。衣食住行由父母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也由父母提供,父母就是我们的神。此后要花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慢慢实现物质独立、精神独立。
然而,精神独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宗教提供了神,世俗社会提供了明星,元首们则提供了自己——元首固然需要他们,然而他们更需要元首。但这些还不够。所以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有些人像崇拜神一样崇拜某个消费品制造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寄托于某个国家。比较常见的是自己所在的国家,但把其它国家作为精神寄托的也不罕见。虽然前者和“爱国”常常很难区分,而后者和“汉奸”也很难区分,但两者其实是一回事。
2020-01-29 12:23
renew
2017-07-13 19:55
1798 年,美国刚建国不久,就搞了一个反煽动法。而英国作为老师,早在 1606 年就有“煽动诽谤罪”。这个罪很厉害,可以杀头。而且即使说的是事实也可以定罪。后来成为英国王座法院首席法官的 Edward Coke 爵士解释说:针对政府、官员的批评言论,会降低公众对政府的尊重,无论真假,都不利于社会稳定。
2017-11-20 11:50
万一撞坏了周围三米之内就能找到一个用油纸包好的新水泥敦子。//@打呼噜的可爱: 柏林圣诞市场卡车袭击之后,为了防卡车,在欧洲各地建的水泥墩子 //@我家还是Nolaci:干嘛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