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7 14:06
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是意识体。如果对待相关问题时想不清楚这一点,就难免逻辑混乱,甚至陷入阴谋论。
2020-03-08 16:12
不论硅基碳基,有意识的独立个体,对其进行情感投射才是有那么一点逻辑的。
比如你在微博上说肯德基不如麦当劳好吃。然后肯德基雇了一个杀手来杀你。你的仇人是谁呢?是肯德基吗?是一个商标还是一本营业执照?当然是雇杀手的人。还有杀手,还有这个雇佣操作链条上的所有人,虽然这些人可能并不恨你。
但是不巧,因为你出生于氪星,身体分子结构特殊,所以杀手没杀掉你,还被你压缩后塞进了一个全家桶。于是肯德基也没办法,只能展开对你的负面宣传,散布关于你的谣言。现在,百分之八十的肯德基员工都听信了谣言,非常恨你。这时候,你的仇人是谁呢?是肯德基吗?或者是五分之四个肯德基?都不是,你的仇人仍然是那些试图伤害你的人。
但是,这时候由于百分之八十的肯德基员工都非常恨你,所以当你去肯德基吃饭的时候,有百分之八十的概率会拿到一份被吐了口水的原味鸡。于是,你选择不去肯德基吃饭。这是基于情感吗?不是,这是基于数学。如果你去吃饭人家都发自内心的热情招待还打折还送蛋挞,你还是坚持不去,这才是基于情感的选择。
我不知道讲清楚没有。但如果你们看了上面能想清楚关于仇的问题,也应该能想清楚关于恩的问题——起码应该能想清楚“肯德基的人雇凶杀我所以我恨肯德基”和“肯德基的人把我衣兜里的氪石取了出来所以我爱肯德基”这两者要么全对,要么全错,不可能一对一错。
2014-05-13 20:03
我今天和人讨论怎么激发袁哥的潜力,增加产出,同时心情愉快。第一,给袁哥安排的工作,要有一部分是可以公开发表的。第二,从北影招一个“实验室主任协调专员”。平时安排工作、部门间协作等,都通过协调专员来传达和斡旋。
2017-11-19 09:23
这个实现其实不难,卵子收到第一个 750MB 后就把网线给拔了……
2025-04-29 13:04
苏联有三个人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1958 年,帕斯捷尔纳克
1965 年,肖洛霍夫
1970 年,索尔仁尼琴
其中,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都属于狗奸贼,只有肖洛霍夫是护苏宝。于是,1958 到 1970 年这十几年里,苏联国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也就发生了奇妙的一波三折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