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6 14:00
参考阅读:🔗疯死沃: BBC 发布武汉一年前和现在对比视频,网友:为什么故意拍的这么破败。对此,你怎么看? - 知乎
2019-09-27 12:32
Nature 那篇《China’s tree-planting drive could falter in a warming world》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789-w,你要一句一句看,那是找不出毛病的。绝对都是科学,都是实话。但是,实话不一定是好话。
你看到小孩满脸蜡黄,说“赶紧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吧”,这是实话,也是好话。
别人小孩满月,你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这绝对是实话,对吧?但这不是好话。
那怎么判断 Nature 那篇稿子是不是好话、是 “忠言逆耳”还是别有用心呢?
你们注意到选的那两张照片了没有?全文批判的是种树,怎么选的两张照片上见不到树呢?树呢?树哪儿去了?
那两张照片是甘肃民勤县的妇女在种植一种叫梭梭树的灌木,这里有详细介绍:《鹅眼:一帮留守妇女如何在沙漠种活梭梭树》kuaibao.qq.com/s/20190422A0C2RE00 。
Nature 那篇稿子说在沙漠里种树不好,应该种灌木——那为什么恰恰选种灌木的照片作为配图呢?比如你要说过马路闯红灯不好,结果配两张图全是排队等红灯的,是不是有些奇怪?
这就是窍门了,当然不能有树啊!配个绿树成荫的图看起来不就好看了吗!怎么能让你看起来好看呢?就是要选看着灰扑扑的图,才能让人感觉没啥效果还费了不少水。而绝对不能选这种图:www.sohu.com/a/300647173_114838
那选这两张照片有没有可能就是为了表达应该种灌木的意思呢?
呵呵,即便是这个种灌木的照片,当时记者拍摄并发出来的一共有十几张。如果你看过所有的照片,就会发现其中大多充满了希望和活力,充满了人定胜天的精神。但 Nature 好死不死偏偏就选了那两张看起来灰扑扑的,你猜是不是凑巧了呢?
补充说明一下:这篇文章并不是 Nature 的论文,文章的作者也不是科学家。虽然作者的署名看起来很像西方人,但他其实是一个住在我们东边的邻居,同时也是黄之锋的粉丝。
以下第一张图是 Nature 那篇稿子的 Google 翻译,其余是那组照片中未被 Nature 那篇稿子选用的。
2023-05-04 14:11
请站方考虑一下。项目研发代号可以叫“叹息之墙”。
2023-05-04 14:05
微博能不能开发这样一个功能:
允许会员用户(比如说我)指定一个由N个特定用户(比如ABCDEF)组成的链条,当另一用户同时关注了链条内所有用户,或链条内超过75%的用户时,就不能再关注我。如果它已经关注了我,在满足这一触发条件之后就会自动取关我。
个人感觉这个功能开发出来之后,会员一定会大卖,好好考虑一下吧
2018-08-03 16:25
受害人用的是 iPhone,所以我本来想直接说也可能和 iCloud 有关,但怕被果粉喷,所以换了“短信自动云端备份”这么一个说法。//@妈蛋你们为什么要和我抢昵称: 那啥短信云备份 验证码这个东西本来就比较哈批
2018-08-03 16:16
豆瓣上那个关于多个账号被盗刷的帖(🔗这下一无所有了),有人说是 GSM 嗅探短信。不少记者来问我是不是。我回答:有可能,不一定。
首先,我干了这么多年安全,受害人能把必要的信息清楚准确描述出来的,我一个都没遇到过。所以首先要考虑这一点。
其次,能通过嗅探短信完成的攻击,也能通过其它可获取短信的方式来攻击。比如:手机木马、运营商内鬼、短信相关运营商特色业务(比如我以前讲过的“短信保管箱”:🔗网页链接)、短信自动云端备份,等等。
至于 GSM 嗅探,这是老话题:🔗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这儿不多说了。
2021-10-15 13:21
不能只想“浪费”,还得把“让人知道”这一点考虑进去:🔗网页链接 ///@明涛ECON:这个问题很好。浪费等价的大米和黄金的负外部性哪个更大? //@信我者de永生2023: 只要他不仍大米就行。黄金是他的私人财产,他有权处理。大米是粮食,乱仍有碍公序良俗
2021-10-15 12:02
【艺术家#用500克黄金制1000粒米扔黄浦江#:讽刺严重的粮食浪费问题 】据沸点视频 报道:近日,上海,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艺术家杨烨炘用500克黄金打造了1000粒纯金大米,然后一粒一粒的扔进了黄浦江和上海的各个角落,以这种行为艺术的方式来讽刺浪费粮食的行为,唤醒国民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探讨浪费与节俭,价值与价格,富裕与富强之间的关系。(via 沸点视频)🔗沸点视频的微博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