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 13:27
renew
2022-07-21 12:21
【《三体》何种情况下会走下神坛?】
『有时候我在想,作为科幻小说,必定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情节搭建的基础,假如随着科技的进步,《三体》中的某些理论被证伪,那《三体》还能继续被人追捧吗?
比如黑暗森林理论,假如有一天我们发现了和平友好的外星文明,《三体》的大厦不就轰然倒塌了?』
把这个逻辑理一下:
·大前提:被人追捧的科幻作品中的某些理论被证伪,该科幻作品就不会再被人追捧。
·小前提:被人追捧的《三体》中的某些理论被证伪。
·结论:《三体》不会再被人追捧。
大前提“被人追捧的科幻作品中的某些理论被证伪,该科幻作品就不会再被人追捧”中,“某些理论被证伪”是“不会再被人追捧”的充分条件。所以,只要存在一个反例,大前提本身就会被证伪。
1865 年出版的《从地球到月球》中,凡尔纳所写的登月方式是用大炮把人轰上去。这在后人看来显然是不可行的。那么《从地球到月球》“走下神坛”了吗?没有。1978 年苏联航天员格列奇科从“礼炮六号”空间站向地球发了一条消息,庆祝凡尔纳诞辰 150 周年。格列奇科说:“所有航天员都拜读过他的书,因为凡尔纳是一个梦想家、一个预见太空飞行的人。我认为这次飞行也是凡尔纳预测到的。”
所以,大前提不成立。
所以,逻辑不成立。
2022-07-20
🔗tombkeeper: 《三体》何种情况下会走下神坛? - 知乎
2025-02-12 17:55
终于设计出一个大模型干不了的任务,怎么给提示词都干不了。而且这个任务既不复杂也不难,用到的相关知识属于任何大模型训练都一定会纳入的内容。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是:
1、网上有很多容易和这个任务混淆的内容。所以无论怎么详细设定目标,大模型都会误解提示词的意图。
2、涉及相关技术的文档都说不推荐这样做。所以即便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大模型去实现,大模型还是会用规规矩矩的标准方法来实现。
也就是说,大模型能创造新内容,但可能没办法突破藩篱创造新范式。训练数据给大模型知识的同时也给了大模型限制。
大模型就像是有一亿只耳朵的学生,可以同时听一亿个老师讲课,学到一亿个老师的本领。这当然是很惊人的,但这一亿个老师也会成为大模型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为其中哪怕有十个爱因斯坦,教学成果也会被稀释在一亿个老师的海洋里。光靠打标提高权重的作用可能也有限。
就像郭靖跟江南七怪学,把七个人的本事都学了,也就那样,但遇到马钰稍微一点拨就不同了,跟洪七公学了之后更是不得了。但如果九个人一起教,最终成果可能也很一般。
也许 AI 发展的再下一步就不是这种喂人类数据的模式了。
2024-06-06 21:44
我岳母经常看短视频。看到卖货的往往头脑一热就买了,有用没用另说。自己用不上就送我这儿来。
前几天送来一个被子。我看上面有两个标签。一个标签是什么绿色认证,正面中文,反面日文。这个标签表示“本品的面料原材料是100%天然素材”。另一个标签是标准的纺织品标签,上面写着面料是“100%聚酯纤维”。
我仔细想了一下:聚酯纤维,就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原材料是聚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而聚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原料就是煤、石油、天然气什么的。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是“天然素材”?当然是。所以“本品的面料原材料是100%天然素材”一点问题没有。
铀 235 是不是天然素材?也是啊。所以原子弹上面也可以用这个绿色认证,“本品原材料是100%天然素材”。
2011-09-09 18:17
//@梁伟_Python:哦,那我知道了,下次开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