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件反馈
  • 支持 TK
  • 微博

    • 看看最新
    • 随便看看
    • 过去一周
    • 过去一年
  • 精选

    • 净想好事
    • 安全合辑
    • 疫苗合辑
    • 读书合辑
  • 文档

    • 搜索说明
    • 百元好物
    • tk猴子

  • 支持
上个页面看看最新
下个页面过去一周

©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入tk真爱粉群
tombkeeper

2011-04-06 18:53

这种《读者》风格的鸡汤文不一定有什么出处。可能是从“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这两个典故里衍生出来的。

说者无心

2011-04-06 18:07

以前在收音机里听过一个故事,但没有查到出处,请高人指点。大致的意思是一位智者被公认为是最有智慧的,有人不服气,想挑衅一下,于是在智者骑马路过的地方,装病躺在路边。智者见到后,下马去扶他,他立刻爬起来,骑上了智者的马,嘲笑智者说:“都说你最聪明,还不是被我轻易骗了。。。”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12-08-19 20:15

#育儿心得# 给娃喂米糊,弄了一脸不说,碗还被他一掌拍翻。我于是想到了做西点的裱花袋,用那东西装上一个挖大孔的奶嘴,应该可以比较方便地喂食半流质。不过我觉得这点子应该早有人想到过,上网一搜,果然已经有了现成的类似产品。打算先买一个试试看。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19-06-20 13:59

对安全问题的一个常见误解是认为漏洞是某种像导弹一样的东西,可以用油纸包起来放到山洞里。但导弹不会消失,而漏洞转瞬即逝。漏洞是动态的,不断产生,不断消失,所以其实更像电。电一旦发出来,难以长期保存。所以搞电力建设,核心不是囤积多少电池,而是建多少电站。对于漏洞来说,“电站”就是安全研究者。

在漏洞研究领域,人和人的差别有多大呢?大到一万个臭皮匠也顶不了一个诸葛亮。在任何行业,这种情况都是管理者最不喜欢的,但又是一个客观事实。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没有什么软件或硬件能代替优秀的漏洞研究者。

目前业界公认水平最高的漏洞研究团队是 Google 的 Project Zero。Project Zero 汇聚了全世界各类漏洞研究方向上最好的一些人,每年都能产出数量和质量惊人的成果。那为什么这些人都愿意去 Project Zero?

Project Zero 的待遇当然是很好的。但同样的待遇,很多公司都能给得出。最主要的原因是 Google 给了 Project Zero 最宽松的氛围,特别是制度性地允许和鼓励对研究结果进行完全披露。

对研究者来说,除了薪酬待遇,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成果能为业界所知,能自由地进行交流。这一点,决定了他们能够从内心中产生强大的自我驱动力,能对研究的问题昼思夜想,全身心投入。而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抱着拿一份钱打一份工的想法。不会多工作几分钟就认为公司占便宜了,自己吃亏了。

2006 年前后,国内网络安全研究人员的薪酬水平比较低。那几年 McAfee、Fortinet 等外企从中国挖走了大批优秀人才。以至于硅谷有些安全公司研究团队里一半以上都是华人。2012 年之后,国内这个行业的薪酬情况逐渐好起来,去国外的人就少了,一些已经去了国外的人也回来了。

目前国内安全研究实力和美国相比尚有差距,但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相对自由的环境,让大批优秀的年轻人愿意加入这个行业,展现才华,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就。如果现在改变这种环境,让每个人在发布研究成果时都思前想后战战兢兢,短期内也许能获得些许表面上的平安和稳定。但长期来看,一定会对安全人才培养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

说漏洞像电,漏洞其实又不像电。三峡的电,如果中国人不发,别的国家也发不了。但任何漏洞,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人才来研究,是拦不住别人去研究的。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4-01-10 15:09

看看评论区,一个个理由都特别充分,全是外部环境的问题,自己没问题。安捷伦的高端逻辑分析仪固然要几十万,但并不是什么研究都必须用高端设备。我们买了一台几百元的,也把研究做出来了。

tombkeeper

2024-01-10 12:52

昨天去清华和一个教授的团队交流。这位老师表示,他们团队的孩子虽然都很优秀,但一涉及硬件,普遍都怕动手,于是一些研究就被卡住了。所以他对我们实验室的软硬全栈能力很感兴趣。

我很早以前就说过,中国的网络攻防研究和美国相比,差距是不断缩小的——至少在 2019 年之前都如此——但是涉及硬件安全的,差距就大一些,而且看不到缩小的迹象。

所以十年前我参与了极棒的创办,就是希望能鼓励年轻人投入在硬件相关的安全研究上。不过极棒这么多年办下来,真正做到软硬结合的项目也并不多。而且常常看到参与团队软件部分做得很好,但由于硬件动手能力不足导致挑战出问题的情况。

这在国内其实是个普遍现象。中国的基础教育做的比较好,学生们投入很多时间在听说读写算的训练上。这当然是好事,但副作用就是没有从小把动手能力培养好。

从去年初以来,国家层面已经充分意识到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制定了一些政策。但中国孩子的数理化从来就不差,再怎么加强,提升空间也有限。其实更需要加强的是动手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我给那位老师团队的建议这里也送给大家:你们对硬件的“怕”其实是陌生感;不要怕,先搞起来,把陌生变成熟悉,就不“怕”了。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18-09-14 23:40

收下币,立即行动,让老板看到你的决心,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赏味不足

2018-09-14 20:19

最近我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好多人自己发币,自己定价,自己发币给员工,说就是工资了。

区块链是真的屌,员工是真的苦[蜡烛][蜡烛][蜡烛][蜡烛]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1
...
5633.85634.8
5635.8
5636.85637.8
...
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