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7 19:08
安慰剂效应有多强大呢?
在 BBC 的纪录片《安慰剂实验》中,有 45% 的慢性疼痛患者在吃了用大米搓的假止痛药后,都感觉腰背痛明显减轻了。其中一部分人甚至在被告知吃的是假药后,继续吃这个仍然能止疼。
你看,大米的有效率都能有 45%。
2023-10-16 19:03
脑子里忽然出现一个画面: 🔗评论配图 //@来去之间:咋了,俺说了不算这不是常识么 ……//@哈牛Yuzuru的噗噗森林:右边你最好是真的……之前ip属地一开始是怎么说的来着到头来还不是 //@来去之间:谣言,就是100,未来最多到50//@本杰明的长池录音室:来总,一万粉丝也会前台实名么
2023-10-16 13:06
#大v前台实名制# 说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我前几天就已经收到通知了,具体实施方式以最后宣布的为准。虽然这事儿跟平台绝大多数用户(>99.9%)都没直接关系,但是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这么做背后的一些逻辑。
注意是三个要素:大V、前台、实名制。这事儿跟很多人想的可能不太一样。
1. 实际上后台很早就是实名制了,因为手机号实名制已经实施十年了,而微博从2017年开始就要求绑定手机号。「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规定已经在各大互联网平台实施五年以上时间了,并不是现在才要求的。
2. 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这次的要求是全网平台部分领域的大V前台实名制,主要是时政、娱乐和财经等领域的大V必须前台实名。
这里首先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大V叫大V。
大V的本质属于影响力足够大,但是怎么定义「影响力」是个问题,目前没有很明确的规定。比如微博和知乎、小红书和抖音都的粉丝基数都有较大区别,再以微博为例,粉丝量、转评赞、发博数量等如何界定。所以最简单的一个办法还是看粉丝量,100万粉丝以上是有足够影响力的。
那么就是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也是这次实施大V前台实名制的底层逻辑:
-大V发表观点时,应当视为自然人还是视为自媒体?
-大V匿名还是实名,更能避免网络暴力以及虚假信息传播?
这两个问题是可以讨论的。我个人倾向于认为,考虑到言论传播的影响力,大V和普通用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事实是,当下微博上一些大V的影响力已经不亚于传统媒体了。
流量越大,责任就越大,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时政、娱乐和财经话题时,大V的流量远远高于普通用户,在大V的观点更容易被传播的同时,普通用户有权了解到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发表这些观点。
3. 这次的大V前台实名制,初步要求的是时政等几个领域的大V,我猜测一些专业领域可能也会有此要求。实际上从我认识的一些微博泛知识领域博主来看,有些要么直接用真名作为ID很多年了,要么在备注里也能看到真名,要么由于众多媒体报道,很多网友也知道他们的真名了,这些博主的实际影响倒不大。
这里也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投票,你是否支持百万粉丝的时政、娱乐和财经大V前台实名?
当然,这些领域的大V不愿意实名,也是有办法的。第一是清粉,一些大V的粉丝是以前通过违规方式获得的,把粉丝删到100万以下可以避免最初的前台实名制;第二是更换领域,比如你以前热衷于讨论国际大事,现在赶紧转型美食博主还来得及。
相比于讨论巴以局势,讨论红烧肉怎么做的评论区总是和谐得多。 网页链接
2021-08-02 18:16
虽然较高的气温会降低病毒离体后的存活时间,但天气炎热也会导致戴口罩的依从性变差
2017-09-11 22:28
笔头子很健,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