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7 22:27
吴石说的“用漏洞本身实现图灵完备”,可能很多人根本没往心上去。另外他还在只言片语中提过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和漏洞利用有关的思路。这两个我当时看了都一惊,一是没想到我们最后都想到这些地方了,二是没想到他会说出来。不过后来看大家的反应,似乎没人明白过来这两句话的价值。
2013-10-07 14:02
我在DEFCon上见过有人必须坐两个凳子,一瓣坐一个。
2024-11-23 10:09
比如说,现在新浪微博 CEO 王高飞宣布:微博员工已婚的不得搞婚外恋,未婚的不得脚踩两只船,否则取消年终奖。
“不得搞婚外恋”这个对不对?肯定是对的,完全合乎伦理道德。但是,企业老板对员工私人生活做出约束对不对?
可能有些人觉得是对的,有些人觉得不对。这,都没问题。无论你认为“企业老板对员工私人生活做出约束是对的”,还是“企业老板对员工私人生活做出约束是错的”,都没问题。只要你的这种观点始终如一,对任何企业老板约束员工私人生活行为的态度都一样,那你的观点就是体面的。
2025-04-13 22:20
我觉得有些人可能误会了。这不是关于“爱国”,而是关于人怎么自处的问题。那些“爱国”的内容是帮助他自处的方便法门。
2025-04-12 14:27
前阵子遇到一个司机,车开起来没几分钟,他就问我中关村这片的公司现在经营情况怎么样,裁员没有。我感觉他应该不太喜欢听“经济复苏”之类的话,就长叹一口气,说现在能有个工作就不错。然后他的声音明显轻松了一些,说的确如此。然后我又说 2018、2019 的时候这地方打车可难了,您看现在就很容易,说明这里人少了啊。他说他是 2021 年开始跑网约车的,之前的情况不熟悉。他认为也可能是跑网约车的多了。我说是啊,都有原因。
然后他就开始跟我抱怨政府啥都不管。我说咱们政府管的挺多的啊,外国政府才是啥都不管哪。这时他明显愣了一下,然后就开始举例子,说老百姓生活不好。我说最近几年经济是发展的慢了,但好歹还是在发展,老百姓生活和过去比那还是强得多啊,您想想咱们小时候吃的啥,现在好歹天天能吃肉吧。
他想了想,说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生活还行。我说那您家里条件肯定算好的,我小时候就没这条件。这时候他又愣了一下,说我就是一般家庭,我是八零后,你看着没我大,怎么小时候也不行,你家不是北京的吧?我觉得肯定不能告诉他我比他大七八岁,就说我们外地的不能跟你们北京人比啊。
这时他又高兴了一点,于是开始说国家强迫打疫苗,媳妇打了疫苗胳膊都抬不起来。我说那可能是打了针有点酸?他说不是,打针的那只胳膊没事,是另外一只胳膊抬不起来。我说那真是高科技啊,现在能抬起来吗?他说后来好了。我说是不是打疫苗之前你们就听说疫苗不好?他说是的,外面都在传,说打了疫苗有各种问题。我觉得不太可能跟他解释什么叫“群体性癔症”,于是就说,为了防疫有点副作用也难免,关键是也没啥大问题,再说你看这也不能说政府啥都不管,要是啥都不管怎么会管打疫苗呢?
他说政府也不是不管,但是不听老百姓的反映,现在食品都不安全,“科技与狠活儿”,政府这个都管不好。我一听,这显然是某中专毕业的短视频食品安全专家的信徒,不能硬戗。于是我就说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有一回跟我妈聊天,我妈说起过去的事儿,我回忆了一下,还真是,过去的“科技与狠活儿”比现在厉害多了,可能因为是小时候的事儿,咱们记不清了,就觉得过去比现在好。他说不可能啊,过去东西都是绿色无污染。我说您小时候吃打虫药吗?他说吃啊,打下来过筷子粗的蛔虫。我说没错,我小时候也年年吃,但您看现在孩子就不用吃了,对吧,说明起码吃的蔬菜水果没蛔虫卵了。然后我又说您还记得小时候奶油蛋糕什么味儿吗?跟蜡烛一样,没什么真奶油,对吧?还有过去的汽水,色素加糖精,您还记得吗?他仔细想了想,说好像都回忆起来了,确实小时候吃冰棍舌头都能染了色。
然后他又说现在生活确实比过去好,但现在人都感觉不幸福,过去穷但是幸福。我说这就赖不着国家了,过去打开电视就三个台,啥都不知道,可不是傻乐吗,现在要是把网络都给断了大伙儿也照样傻乐。他笑了,说确实是傻乐。
临下车的时候他说跟我聊完心情舒畅多了。
2019-12-19 09:28
前阵子想了一个问题:我如果带货,应该做什么内容?
我擅长的事儿里,适合带货的应该还是家居领域。比如讲怎么清洁厨具上的陈年油污,讲怎么更换锁芯,讲怎么修复松动的瓷砖地砖,讲怎么修复皮衣皮具上的破损,讲各种不粘锅的原理和区别……
带货的账号我都想好了,就叫:中国的玛莎·斯图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