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3 11:21
生活在巨变时代,如果本来浑浑噩噩,日子反倒容易过。而头脑越清楚,越容易感受到变化带来的痛苦。前有王国维,后有舒庆春。当一切都被打破重塑,也许我们应该做的不是适应变化,而是超越变化。
2024-05-12 11:53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所依凭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坚固恒久的。
昨天刷到一条微博,大意是说过去一些人们认为是刚需的东西,在一夜之间就都不是了,甚至连活着都不是了,这条微博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还有人转发时引用了那句名言“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我自己感觉也是,随着时间推移,物质文化思想层面上很多在过去被认为是坚硬的东西都开始崩塌动摇,让人感到无所依凭。
比如,房价会一直涨,这在过去是无数人默认的前提,很多人的择校,就业,择偶,离乡乃至所有的人生大事都是建立在这个默认的前提之上,但随着房地产的减热,这些都动摇甚至坍塌了,不少人半生的积累付之东流。
工作也是,现在没有什么“学好XXX,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妄念了,没有任何技能和知识足以给人带来恒常的保障,特别是在AI的冲击下,翻译失业了,画手失业了,程序员失业了,外语老师失业了…此外,很多被视为铁饭碗的岗位也开始欠薪了,而且这个过程没有停止,甚至越来越快,以至于我现在学任何技能之前都在想“会不会我在学出来之前,这个领域就被AI锤爆了?” 老一辈人坚信的那种“靠一技之长立身”的信念不存在了。
还有,很多在过去被视为常识的东西也摇摇欲坠了,像什么西方伪史论,登月造假,进化论破产,永乐大典启发西方腾飞这套嗑,在过去都被视为段子,写出来纯粹是为了恶搞玩梗,但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些当真事,还一本正经地分析来分析去,我就想起之前我挖苦伪史论,有个人过来跟我一顿喷,还拿出他所谓的证据和我对质,我一看,他那所谓的证据其实是多年前人人网上的一哥们写的段子,如今被当真事了,还有亲王早期写的一部幻想小说,也被人引用为中国人最早殖民美洲的证据。
总之,一切都是这样,飘摇离乱,无所固着,物质文化思想上找不到什么真正坚固的东西可以给人依凭了,那种感觉就好像置身于一个看不到边的海洋球池子里,既乱又轻的东西在你面前飞来滚去。
人扶不住也踩不稳,光是站着都难。
2017-10-21 13:19
这是动画片《Ugly Americans》衍生的文字冒险游戏,我一直靠看这个学英语。
2011-12-12 19:58
这两天在家研读CDC、FDA网站的孕妇用药指导,顺便看了台湾几个卫生防疫、职业健康相关政府网站向公众提供的信息。对比国内,我感觉就像叫花子看地主家过年。估计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更多还得靠@丁香园 这类网站。顺便给@Fenng 提个建议:DNS上是不是可以对drugs.dxy.cn同时搞一个yyzs.dxy.cn的别名?
2021-08-20 21:38
2016 年 11 月,《财经》杂志第 30 期刊载了《史傅德:寻找真实的马克思》。作者为 Fred E. Schrader,中文名史傅德。史傅德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也是柏林科学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编委会成员,负责整理和编辑出版马克思未发表的历史笔记。
《史傅德:寻找真实的马克思》一文发表后,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张光明,和民间学者王炼利共同撰写了《〈“史傅德”:寻找真实的马克思〉一文批注》,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姜佑福撰写了《如何寻找真实的马克思?》,分别对其加以批判。
《史傅德:寻找真实的马克思》🔗史傅德:寻找真实的马克思
《〈“史傅德”:寻找真实的马克思〉一文批注》🔗《“史傅德”:寻找真实的马克思》一文批注
《如何寻找真实的马克思?》🔗如何寻找真实的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