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9 06:37
古典学派和实证学派虽然观点不同,但逻辑都是自洽的。这是它们和网上的爱心学派最大的不同。
2018-01-18 19:15
犯罪学的古典学派只看罪行本身,不关心犯罪根源。实证学派则相反。现在那些深入挖掘罪犯的思想根源,受什么影响,吃过多少苦,都是实证学派起来后的事儿。然而也正因此,实证学派会认为某些特定人群更危险,应区别对待。近年网上又新出了一派,既热衷探究罪犯的心路历程加以同情,又认为人都是一样的。
2021-10-27 15:55
铁证如山!🔗网页链接
2021-10-14 13:03
北京多数的饭店每天都会打死一个卖盐的,把他的盐抢过来,放到菜里。要不然不可能这样撒盐跟不要钱一样。
所以,作为一个小机灵鬼,我找外卖的时候会专门找店名里有“上海”两个字的。比如今天我就找了一个“上海”饺子。
然后我发现这家今天应该是打死了两个卖盐的。
2019-09-28 09:49
说“中国正在植树阻止沙漠扩张”,没有比配一张种灌木(实际上只能看到草方格)的图更能说明这个意思的?//@芒爵: 原文中选的两张图片都有title,一个是说中国正在植树阻止沙漠扩张,没有比那张图更能说明这个意思的了,另一个是说种灌木更适合,这张图也是非常合适的,而且选图时也要注意构图的美学。
2019-09-27 12:32
Nature 那篇《China’s tree-planting drive could falter in a warming world》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789-w,你要一句一句看,那是找不出毛病的。绝对都是科学,都是实话。但是,实话不一定是好话。
你看到小孩满脸蜡黄,说“赶紧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吧”,这是实话,也是好话。
别人小孩满月,你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这绝对是实话,对吧?但这不是好话。
那怎么判断 Nature 那篇稿子是不是好话、是 “忠言逆耳”还是别有用心呢?
你们注意到选的那两张照片了没有?全文批判的是种树,怎么选的两张照片上见不到树呢?树呢?树哪儿去了?
那两张照片是甘肃民勤县的妇女在种植一种叫梭梭树的灌木,这里有详细介绍:《鹅眼:一帮留守妇女如何在沙漠种活梭梭树》kuaibao.qq.com/s/20190422A0C2RE00 。
Nature 那篇稿子说在沙漠里种树不好,应该种灌木——那为什么恰恰选种灌木的照片作为配图呢?比如你要说过马路闯红灯不好,结果配两张图全是排队等红灯的,是不是有些奇怪?
这就是窍门了,当然不能有树啊!配个绿树成荫的图看起来不就好看了吗!怎么能让你看起来好看呢?就是要选看着灰扑扑的图,才能让人感觉没啥效果还费了不少水。而绝对不能选这种图:www.sohu.com/a/300647173_114838
那选这两张照片有没有可能就是为了表达应该种灌木的意思呢?
呵呵,即便是这个种灌木的照片,当时记者拍摄并发出来的一共有十几张。如果你看过所有的照片,就会发现其中大多充满了希望和活力,充满了人定胜天的精神。但 Nature 好死不死偏偏就选了那两张看起来灰扑扑的,你猜是不是凑巧了呢?
补充说明一下:这篇文章并不是 Nature 的论文,文章的作者也不是科学家。虽然作者的署名看起来很像西方人,但他其实是一个住在我们东边的邻居,同时也是黄之锋的粉丝。
以下第一张图是 Nature 那篇稿子的 Google 翻译,其余是那组照片中未被 Nature 那篇稿子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