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3 14:22
回复@岚罗格:参考: 🔗评论配图 //@岚罗格:要是有本类似的书就好了,现在
2024-10-03 13:26
我曾跟一个年轻人说过:“你不需要相信我。你们家亲戚里有没有做生意的?有没有警察?你找一个深入参与社会运转的、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你信任他,他也愿意跟你说实话的人,有问题可以先问问他们。”
因为有很多东西学校里是不教的。一些关键信息你不知道,自然无法接近真相。比如:🔗网页链接
2011-04-20 13:38
安置儿孙们需要更多的位子,当然还需要更多的钱。所以要提高财政收入,也就是税收。上头不能动,因为不能动自己,也不能动盟友。但又需要稳定和谐,所以杀中济贫。最近几年的政策都是这个指导思想。
2022-06-06 20:22
2020-01-19 12:17
如果制订一条法律,禁止在米其林餐厅拍照发朋友圈,米其林这块招牌的商业价值必然要大减。
“吃饱”、“美味”、“炫耀”都是餐厅提供的价值。把“炫耀”去掉,就等于降低了餐厅提供的价值。这和把你面前那个环绕着莳萝和三色堇的窝头眼儿里的鱼子酱换成黄豆酱是一样的。
权力带来的特权如果不能炫耀,也就等于降低了权力的价值。这当然是权力拥有者们不愿意的。但也没办法,这是历史趋势,人类社会就是这么发展的。其实有点像通货膨胀,谁不想挣现在的工资,享受上世纪末 8 块钱一斤猪肉的物价呢?但上世纪末已经结束了。
“把权力关进笼子”其实是不可能的。现代社会能做到的也就是逼权力给自己披上条编织袋。要是里面的人憋不住伸出一条腿来,不光编织袋外面的人看了生气,里面的人也生气——我们都还缩着呢!你果然是小门小户出来的!
2021-08-16 12:41
阿富汗有很多 63 式 107 毫米火箭炮。哪儿来的呢?美国送的。美国怎么会有中国的火箭炮呢?八十年代中美蜜月期的时候,美国从中国买了送给阿富汗的。把这些想清楚,对理解世界会有点帮助。
2021-08-16 12:18
史泰龙的成名作《第一滴血》后来又拍了 4 部续作。其中,《第一滴血3》背景就是苏军入侵阿富汗。兰博在阿富汗帮助当地的游击队消灭了一个苏军基地。电影最后还打出了一行字幕:“这部电影献给最英勇的阿富汗人民”。
但是,“当地的游击队”其实就是基地组织——也就是说,兰博在电影中救了本拉登。这是好莱坞价值观输出的经典翻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