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7 10:08
大概 2008 年的时候,我就发现 eD2k 网络里存在针对服务器方式搜索的干扰,而且干扰的都是新上映美国电影名字中的关键词,所以我怀疑是 MPAA 干的。以 MPAA 之勤奋,搞这个一点不奇怪。在今天,用 MD4 冲撞来更有效地干扰 eD2k 网络的成本已经足够低,不知道他们干了没有。
2020-11-24 13:19
这里的谢廖沙当然是虚构的。但谢廖沙并不只是虚构的。2011 年这个时候,一个谢廖沙在微软旗下的某技术论坛贴出了某国产软件的漏洞。因为那个谢廖沙还贴了代码,而我熟悉当时几乎中国每个黑客的代码风格,所以一看就猜出了谢廖沙是谁
2020-11-22 14:36
第一级代理在伊朗,第二级在俄罗斯,第三级在荷兰。有人通过这串起来的三级代理,在一个美国的技术社区注册了一个账号,叫“谢廖沙”。
谢廖沙发了一个帖,帖子里详细描述了你们公司某产品的一个严重漏洞。帖子的文字非常晦涩,因为这是用翻译软件生成的,以去除可能被识别的语言文字特征。然而帖子的内容又是如此详细,以至于任何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都可以很快写出攻击程序。谢廖沙没有直接给出攻击程序,这样就不会留下可能被识别出来的个人特征。
很快,网上到处都是关于这个漏洞的讨论,很多人发布了很多攻击程序。
也许,这个漏洞可以从业务服务器上偷走大量用户隐私数据,你们为了阻止迫在眉睫的攻击,权衡再三,还是不得不暂时关闭了业务的某些功能,这样又造成了更大的负面舆论。
也许,这个漏洞可以入侵用户的终端,所以你们必须给每个用户升级。然而这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做到。你们一筹莫展,甚至想到是不是要动用在产品里留下的一个后门。然而,如果宣布已经给所有用户修复了漏洞,而记者问起是如何做到的,你们该怎么回答呢?
我在安全研究这个领域干了 20 年,见过不知道多少鼠辈。最典型的一种就是认为安全研究者发布研究成果乃至一点点消息就是为了有针对性的攻击某个企业。
如果真打算通过发布漏洞来攻击一个企业,合理的作法是像谢廖沙那样,而不是像我们那样。
2024-05-13 14:06
关于右边这种常见的观点:🔗网页链接 //@幻想与现实家:越来越觉着这个世界其实是大佬的游戏,普通人都是NPC
2024-05-12 11:53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所依凭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坚固恒久的。
昨天刷到一条微博,大意是说过去一些人们认为是刚需的东西,在一夜之间就都不是了,甚至连活着都不是了,这条微博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还有人转发时引用了那句名言“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我自己感觉也是,随着时间推移,物质文化思想层面上很多在过去被认为是坚硬的东西都开始崩塌动摇,让人感到无所依凭。
比如,房价会一直涨,这在过去是无数人默认的前提,很多人的择校,就业,择偶,离乡乃至所有的人生大事都是建立在这个默认的前提之上,但随着房地产的减热,这些都动摇甚至坍塌了,不少人半生的积累付之东流。
工作也是,现在没有什么“学好XXX,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妄念了,没有任何技能和知识足以给人带来恒常的保障,特别是在AI的冲击下,翻译失业了,画手失业了,程序员失业了,外语老师失业了…此外,很多被视为铁饭碗的岗位也开始欠薪了,而且这个过程没有停止,甚至越来越快,以至于我现在学任何技能之前都在想“会不会我在学出来之前,这个领域就被AI锤爆了?” 老一辈人坚信的那种“靠一技之长立身”的信念不存在了。
还有,很多在过去被视为常识的东西也摇摇欲坠了,像什么西方伪史论,登月造假,进化论破产,永乐大典启发西方腾飞这套嗑,在过去都被视为段子,写出来纯粹是为了恶搞玩梗,但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些当真事,还一本正经地分析来分析去,我就想起之前我挖苦伪史论,有个人过来跟我一顿喷,还拿出他所谓的证据和我对质,我一看,他那所谓的证据其实是多年前人人网上的一哥们写的段子,如今被当真事了,还有亲王早期写的一部幻想小说,也被人引用为中国人最早殖民美洲的证据。
总之,一切都是这样,飘摇离乱,无所固着,物质文化思想上找不到什么真正坚固的东西可以给人依凭了,那种感觉就好像置身于一个看不到边的海洋球池子里,既乱又轻的东西在你面前飞来滚去。
人扶不住也踩不稳,光是站着都难。
2024-03-26 15:29
起初,他们追捕公知……后来,他们追捕胡锡进……后来他们追捕金灿荣……最后,他们追捕冷吃兔。//@宝树:玩玩梗不去管你,还真把自己当正统象征了,别人提不得一个兔字.....
2024-03-25 10:13
赛博小将终于对上海发布动手了。这咯噔文学写的我都怜爱了。由于上海发布形象是只兔子,而小编自称是小布。那兔子就立刻和那什么联合起来了,小布也和那什么联合起来了。这件事告诉我们,以后在微博可不能晒兔子两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