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件反馈
  • 支持 TK
  • 微博

    • 看看最新
    • 随便看看
    • 过去一周
    • 过去一年
  • 精选

    • 净想好事
    • 安全合辑
    • 疫苗合辑
    • 读书合辑
  • 文档

    • 搜索说明
    • 百元好物
    • tk猴子

  • 支持
上个页面看看最新
下个页面过去一周

©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入tk真爱粉群
tombkeeper

2025-03-27 20:48

还有罗小黑的作者遗弃了真正的罗小黑,也是类似的情况。所以我写了这个故事:🔗网页链接 //@出版人周筠:#书写的意愿甚至超过了她们直面生命本身的意愿#

布瓜一枚

2025-03-27 12:24

门罗也好,李翊云也好,给人的感觉是,书写的意愿甚至超过了她们直面生命本身的意愿。门罗是多年漠视女儿受到的伤害,反而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小说;李是在她的文字中看不太到关于父母责任的反思(真的没有吗),反而一直在写孩子生活死亡的各种细节。她们都把自我的观察、写作放到足够大,以致生命本身受到的戕害她们都选择了有意无意的回避,给人感觉是书写更重要,比生命之为完整的生命更重要。我完全不能赞成这一点。林奕含当然也是写的,甚至是以当事人的角度来写的,但她很显然看到了问题所在:文学有时并不可靠,地位再高不至于高过生命本身。

李翊云的大儿子问她:你理解痛苦,而且你把痛苦写得那么好,那你为什么要生下我们呢?

其实她儿子问得非常好,是痛苦更重要,还是写更重要,还是生命更重要?这三者当然很多时候是交织的,不一定完全分得开,但如果必须三选其一,压倒另外两个,应当选择哪一个?父母不该以其早慧、尊重其自由意志等作为理由,为自己的责任开脱——是有必要引导孩子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生命观的。

李文中反复提及一句话:人必有一死,且并不幸福。这句话预设的前提已然是“人是要死的,人必遭受痛苦”——这确是事实。但这只是一个维度的事实。它挤压甚至是忽略了另一个维度:人曾活着,也能体验幸福。即便面对死也有西哲比如海德格尔提出要“向死而生”,其落脚点仍然在“生”,其中很重要的途径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之所以是诗意栖居,就意味着并非给生命下一个定义,定一个框架——必然如此,或者非此即彼,而是通过人的感受、体验、沉思等进入到一种丰富又充盈的生存意境,这个意境只可能通过作为实体的生命才能创造,与生命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海氏所谓“此在”,并不割裂人与环境的关系,并不因所谓的理想、理念而否认生命作为实体获得诗意和美好的可能,甚至更强调生命、理想、环境之间“游戏”共生、互相氤氲的状态,其指向性更富有活力、更趋于幸福。

如果再进入到中国传统的儒道(尤其是道家)思想,会发现贵生的思想,及人如何在天地自然中滋养生命,激发生命美好可能(天人合一)的思想,俯拾皆是。庄子所说“逍遥游”是,孔子“吾与点也”更是。海氏受老子学说影响,其哲学论述多少隔了一层,但儒道思想贯穿于国人生活的每一天,只不过很多时候“日用而不知”罢了。

说这么多,其实最想说的是,作为现代人,尤其是为人父母,如何在世事纷扰、诸般压力之下,增强自己,同时也传递给小孩感知幸福的能力,将自身拔擢于痛苦的能力,已变得极为重要。关于这一点,如果多多用心,或可减少一些悲剧的发生。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12-06-09 15:02

据说科普文章抄了也不算抄。 //@忠民指难001: 真不明白,舟子注明下出处会死吗?丫就是要公开作案//@佛陀的微笑: 刘方太监又偷了!//@禅心云起: 我仔细对了一下原文,大概百分之七八十左右摘录原文,包括语句、数据等等,等于原文的缩写,双重标准的人最无耻了[嘻嘻]

2012-06-08 22:03

该账号因用户自行申请关闭,现已无法查看。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11-09-10 22:29

//@丅eLeMan:太欢乐了

2011-09-10 12:02

该账号因被投诉违反《微博社区公约》的相关规定,现已无法查看。查看帮助 网页链接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t0mbkeeper

2024-04-08 17:46

从 VK.com 上的信息看,应该是类似丢了一个放射源,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核泄漏”。所以说大家还是注册个 VK 吧。这时候也不至于被人吓唬。 🔗查看图片 //@张天英tiry://@蛐蛐儿_cbw://@Helen_WayfromTroy:图太nb//@藏花忍冬:[允悲]//@北条早苗: 🔗查看图片 //@船人老姚:[哆啦A梦害怕]

政道联盟16

2024-04-08 10:52

肿么个情况?是真是假?为什么不见主流媒体辟谣!都集体哑然失声。日本核污水排放,媒体高歌猛进,穷追猛打。俄罗斯把核废料堆在家门口发生泄露没有媒体关注。难道中国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危害时,还要因国而异吗?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tombkeeper

2023-06-24 22:04

回复@38号丸学研究中心:《美国的反智传统》//@38号丸学研究中心:想了解水深火热的美国人民的生活看哪本书好

tombkeeper

2023-06-24 21:14

要想了解俄国,了解俄国人,给你们推荐一本书《娜塔莎之舞》。这本书我自己还没看完,但就已经读过的几章来说,我觉得非常值得一看。

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1
...
50475048
5049
50505051
...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