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7 08:03
对技术型企业来说,技术更替风险是最可怕的,可怕得就像命运一样。除非能很早预见,且果断决策,否则只能看着悲剧如所料般发生。即使柯达在自己发明第一部数码相机时就料到数码将取代胶片,他能自救吗?也许可以,但要多么有魄力的船长才能果断做出从一帆风顺的航线上转舵的决定?
2011-12-06 22:50
年轻时空气污染对呼吸道累积的伤害,等上了年纪,可能最终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虽不立即致命,但对人生活质量影响巨大。严重起来,真的只能用“苟延残喘”形容。而这些,我在那些科普文章里没有读到统计数字,有意无意地被遗漏了。
2011-12-06 22:21
很多人讨论污染、食品安全,只考虑因此导致的直接致死问题。然后据此暗示风险其实很小。但几乎没人谈间接损害和生存质量下降。慢性重金属中毒,损害掉你50%的肾功能,你几乎不会感觉到。但将来万一患癌症,进行化疗,化疗药再损害掉50%,你就尿毒症了。但如果那50%还在,你就有希望做完化疗,活下去。
2011-12-06 22:21
很多人讨论污染、食品安全,只考虑因此导致的直接致死问题。然后据此暗示风险其实很小。但几乎没人谈间接损害和生存质量下降。慢性重金属中毒,损害掉你50%的肾功能,你几乎不会感觉到。但将来万一患癌症,进行化疗,化疗药再损害掉50%,你就尿毒症了。但如果那50%还在,你就有希望做完化疗,活下去。
2011-12-06 22:06
“那么从更大的一盘棋来看,这是不是他们试图‘打环境牌’,来拖慢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阴谋呢”?如果非要从阴谋论角度深挖的话,我觉得还有可能是他们试图阻止污染让中国人基因突变,最终产生一支绿巨人军队。
2011-12-06 19:37
厂家这种对掐,有点像球赛。双方各显神通,各有支持的球迷。对咱们搞技术的苦逼来说,不管你支持哪边,或无所谓,有对恰都是好事。因为对恰是最能直接体现技术价值的场景。某高人曾说过:“老板们会意识到,在安全上投入,可能不赚钱,但起码钱不会被别人以安全的名义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