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1 15:20
马斯克从来没有变。觉得马斯克变了,那是真不了解他这类人: 🔗查看图片 //@来去之间:当年做互联网的这些人,只会觉得互联网可以信息互联,打死也不会想到到处是信息茧房 //@出版人周筠:信息茧房//@四月间天气寒冷晴朗1948:他花了太多时间在网上了。网络不是兼听则明。
2024-09-21 14:08
埃隆·马斯克怎么了 ? / 大西洋月刊
——
与查理·瓦泽尔对话,探讨这位科技亿万富翁如何成为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的代言人
作者:洛拉·凯利
即便按照埃隆·马斯克一贯的表现,他最近在网上的一些言论也令人震惊。他放大了关于总统辩论的阴谋论,传播了关于民主党的虚假信息,还在一篇现已删除的帖子中暗示“没有人试图暗杀拜登或卡马拉”很可疑。在后续的帖子中,马斯克声称他只是在开玩笑。我和同事查理·瓦泽尔聊了聊,讨论了马斯克,这位曾以硅谷的发明和贡献闻名的人,如何在今天成为MAGA运动的代言人。
▌从边缘走向中心
★洛拉·凯利:埃隆·马斯克涉足阴谋论和虚假信息的世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他最近似乎走得更远了。他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查理·瓦泽尔:这很复杂,但也出奇地简单。我们无法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但他似乎真的以关注为生,喜欢被关注。马斯克向右翼靠拢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他收购推特并错误地运营——与广告商关系恶化、用户身份验证问题——这真的疏远了很多人,加速了他的转变。许多人过去认为他是21世纪的托马斯·爱迪生。他被塑造成一个创新者和精明的商人。当他走进推特并搞砸了一切时,他在那些曾认为他是天才的人中声望下降了。现在他非常努力地讨好那些仍然青睐他的人——比如那些活跃在互联网右翼角落的人们。
★洛拉:为什么马斯克如此高调参与这次总统选举,而且与特朗普走得这么近?据称如果特朗普赢了,他会给马斯克一个领导政府效率委员会的职位。他是想成为历史上的伟人,还是追求在可能的特朗普政府中的权力?
查理:埃隆·马斯克基本上是在特朗普最风光的时候站在他那边的。在第一次暗杀未遂事件发生后,他立即表示支持特朗普。当时,特朗普正迎来一波正面关注,而乔·拜登还在竞选,看起来特朗普很可能会击败他。自从马斯克在7月份支持特朗普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他真的是一个精明的政治操盘手,按理说,他现在应该对冲风险,说“我不能完全疏远一个政党,因为我有这么多政府合同和其他利益,我至少需要能够和民主党人坐在一个房间里谈”。
我认为他实际上已经成为唐纳德·特朗普的内部社交媒体团队这一事实表明,他不仅仅是在做政治计算。他不是在下一盘大棋。在我看来,他真的被激进化了。
想想看,这是一个有六份工作的人,却决定花大部分时间为一个政治候选人发布宣传并在他的平台上歌颂他。他还想要另一份工作吗?的确有可能,但我认为他其实最想要的是成为这个政治团体中的鲁伯特·默多克那样的人物。他似乎正在努力将自己定位为权力掮客的角色。
★洛拉:在某些方面,马斯克的转变令人惊讶。但他一直就是这样的吗?
查理:我在2010年代开始报道马斯克。当时就有一些迹象——与洞穴潜水员的争斗、他对特斯拉问题的轻描淡写、以不负责任的方式发推特,这些推文有时会影响股价。他是一个无法控制的人,表现出对法律和权威的不屑一顾。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方面都被埃隆·马斯克——这位伟大创新者的光彩形象所掩盖了。
由于他的背景和在科技界的名声,他做的每一件看似离谱的事情都会成为新闻。媒体机构不会报道亚历克斯·琼斯说的每件事,因为亚历克斯·琼斯从一开始就是阴谋论者。但当马斯克在X平台上针对卡马拉·哈里斯的暗杀言论开玩笑时,媒体惊呼:这个人怎么了?
不仅是他之前的品牌形象让人们在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之前一直没有真正看到他的变化,而且这也让他可以一直保持在公众视野中。这让他像特朗普在2016年那样,获得了过度的关注。人们真的很想弄清楚他的故事。
★洛拉:马斯克的观众如何影响了他的行为?
查理:当你的观众被你吸引时,你会迎合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以马斯克为例,他大量发推特,有时还会故意挑衅(也就是当个“巨魔”),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关注者。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开始影响你,因为你是在为他们表演。为了获得他们的认可,你让观众来决定你该做什么、说什么。
马斯克找到了这群人,他们因为他的这些行为而给予他想要的关注。按照社交媒体的经典套路,他得不断想办法讨好他们。这通常意味着他要让自己的帖子更有冲击力。如果他发了一条阴谋论的推文,人们称他为真相的代言人,那下次他的阴谋论就得更夸张一点。你渐渐变成了粉丝希望的那个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
★洛拉:马斯克在X平台上有这么多忠实的观众——但他是否在改变人们的想法,不管是在社交媒体上还是线下?马斯克究竟在哪些方面有影响力?
查理:我没觉得他能通过社交媒体改变人们的想法。他似乎只是让那些本来就信这一套的人更开心。他的影响在于把一些边缘的东西拉进主流的新闻循环。他有一个超级放大器——他拥有全平台最多粉丝的账号,而且他显然也拥有这个平台。马斯克被困在X平台上,关注着各种右翼的垃圾账号。他看到了这些,然后就放大它们。因为他的身份,这些内容被认为是值得报道的新闻。于是,一个边缘的论点就成了头条。我觉得这就是他的影响力。
2024-09-21 14:56
在一个群体中,只要改变、反对、行动的意见不以明确、强烈的形式表现出来,群体中的多数成员就会产生错觉,以为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然后采取“从众”的决策,虽然这里的“众”只是想象中的。这就是“多元无知”。
多元无知之后,即使意识到自己的决策是多元无知的结果,人们也很难否定之前作出的决策。这就是“认知失调”。
多元无知和认知失调,这两段程序就是大部分人的一生。
2024-09-21 12:51
人类思维的第一层是情感和本能。你看到一个有魅力的异性,第一反应肯定是被吸引,然后才是配不配、要不要、该不该、行不行、敢不敢、值不值这些理性的思考。
你看到一个有魅力的异性,最终没有任何行动,这主要是思维的第二层所决定。不同的人经过第二层思考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但第一层反应是类似的。
我们在路边看到一只被汽车撞伤身体撕裂奄奄一息的小鹿,思维的第一层必然是恻隐之心。但接下来我们可能会选择杀死这只小鹿,结束它的痛苦。这就是思维的第二层。
思维的第二层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接受的教育、掌握的信息、推理能力、个人利益,等等。所以不同的人在第二层的出不同的结论是很自然的。
但思维的第一层如果与众不同,大部分情况都会被认为是病态。比如你看到受伤的小鹿第一反应不是怜悯而是兴奋,这可能就得吃药了。
简单地说,思维的第二层决定了你是什么人,思维的第一层决定了你是不是人。
2024-09-20 22:06
毛里求斯 25 卢比纸币的正面印的是一个华人,Sir Moilin Jean An-Chuen,朱梅麟爵士。
晚清时期,朱梅麟的父亲朱维勋从广东梅州来到毛里求斯闯荡。就像很多海外华人的奋斗故事一样,朱维勋从做苦工开始,然后开了一家小店,再慢慢扩大生意。朱维勋本来想让大儿子继承家业,不幸的是他的大儿子 25 岁时就去世了。于是,朱梅麟刚读完小学,就开始学做生意,同时跟着家庭教师学习英语、法语和汉语。
在朱梅麟这一代,朱家的生意得到了极大发展。朱梅麟创建的的 ABC 集团是毛里求斯最大的综合企业之一。他还是毛里求斯联合保险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朱梅麟不仅会做生意,还会做人。他 31 岁就当上了毛里求斯华人商会的会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封锁了毛里求斯的海上运输通道。毛里求斯是一个岛国,海上运输线被切断,就意味着基本生存物资都运不进来。这时候朱梅麟带头,首先开放了自家商店的库存物资,平价向市场供应,从而帮助毛里求斯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1968 年毛里求斯独立后,朱梅麟在政府中担任了内阁部长。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帮助毛里求斯从大中华地区引入投资,并且协助建立了毛里求斯自贸区,这为毛里求斯创造了 60000 个就业机会。
1980 年,朱梅麟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为爵士。1991 年他去世前夕,教宗约翰·保罗二世授予他圣大额我略教宗骑士团勋章。
2024-09-20 20:15
虽然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和所有被纳粹占领的地区都禁止放映《大独裁者》这部电影,但他自己从葡萄牙搞了一份这部电影的拷贝。是的,他不仅看过《大独裁者》,而且看了两遍。卓别林说如果能知道希特勒看了该电影之后的感受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下图是 1946 年 8 月 14 日第一次看《大独裁者》的柏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