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 17:55
不要成为“劣币驱逐良币”里的良币。//@许桐楷:转发微博
2025-08-25 13:04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 //@祝佳音:我的观点也很明确,如果能/被下头执行坏了,那么上头就没有那么好。
2025-08-25 12:56
看为了灭蚊入室,给住户财物造成损失,也有人说“上面是好的,是下面执行坏了”。
那我想知道,下面是谁任命的。上面知不知道下面未必能执行好。有没有提供相关的培训,有没有对下面监督奖惩机制。都说有种搞破坏的方法是“故意过分执行命令”,对这种搞破坏有预案吗?
都说工作留痕,这次留了吗?
2025-08-25 10:05
你们看是不是:🔗网页链接 //@阿暮行三千里:因为你说的内容都是含糊的,没有参照,片面的,是站在你自己角度的,所以不能因为你粉丝比我多就能说服我。每个人背景差异,起点不同(家庭背景个人条件社会环境)你定义的努力和别人定义的努力标准是不同的。此处并不是说你定义的努力低于我认识的努力或者高于你所举例的努力。//@tombkeeper:请用一个包含‘因为’‘所以’的完整句子把你得出结论的逻辑写出来。//@阿暮行三千里:这种说法和李佳琦有什么不一样,机会高智慧原始财富永远都是属于少数人的,有好的社会保障,才会让普通人少了很多后顾之忧。一样的工作,我在此地只能糊口,可是M国同事在湖里有小帆船。可是又在某些地方可能连我都不如。所以是真的不努力嘛?少PUA普通人了吧。只说GDP排名,却不说人均可支配排名,也不说收入中位数排名。
2025-08-24 15:31
前阵子有人跟我说他自认为“也算努力上进,但还是感觉一事无成,钱不够花,过得没有意义”,“像是努力奔跑,却又在原地踏步”。他表示自己“上班也算认真负责,下班陪伴家人,平时不玩游戏、不刷短视频,甚至很少看电影,但凡有点时间都在阅读”。
我问他:你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他说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拥有一定的资源,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为了小孩以后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大的支持。”
可能不少人都和他有类似的困惑。所以我让他思考的问题也许对大家也有帮助:“你认为(上班认真负责,下班陪伴家人、平时不玩游戏、不刷短视频、很少看电影,有点时间都在阅读)就能实现(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拥有一定的资源,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吗?”
他这时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请用一个包含‘因为’‘所以’的完整句子把你得出结论的逻辑写出来”。有趣的是,一些人甚至会被这句话触怒,虽然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模糊的思考不仅是很多人的日常习惯,也是回避现实的方式。而用精确的语言逼着自己面对现实,往往会带来痛苦。
我们小时候会听到很多“努力学习将来就能如何如何”的话。很多人长大后自己也会发明一些同样模糊的逻辑说给自己听。但宇宙不是这样运作的。
如果你要去南极,应该怎么办?“坐船可以去南极”,是这样吗?那么你努力地坐船,在公园的湖里坐船,在长江上坐船,坐了很多船,还是没有到南极,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你得查从哪儿坐什么船才能去南极。当你知道从乌斯怀亚坐邮轮可以到南极,然后再看怎么去乌斯怀亚。当你知道可以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去乌斯怀亚,那么再看怎么去布宜诺斯艾利斯。每一步都准确清晰,最终目标才有可能达成。
2025-08-25 10:04
现代科技企业的运作方式: 🔗查看图片 //@宝玉xp:精辟,想起擦屁股纸理论:擦屁股用到的纸面积不足20%,但你还是需要整张纸
2025-08-25 07:00
看了一个美国大厂员工的幸福生活,一天工作三四个小时就好了。其实这是不少大厂人的生活,是真的。评论中有一条也是真的,大厂是靠1%的人撑起来的,如果我再把这个比例扩大一下,可以到5%,也可以再把范围拉到20%。这1%特别聪明杰出的人架构好产品竞争策略,这是最重要的,是影响企业长远价值和成长的生命线。5%的人是把这种vision变成技术现实的人,另外20%是day-to-day日复一日去努力执行的人,无论是技术,还是运营层面。我是那20%的人。然后,就真的养了很多人做无用的工作,表演工作,可以说整个team就是个bozo team. 其实这难道不是世界的结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