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3 15:46
看起来乌克兰在“蛛网行动”中,不仅完成了攻击,还把无人机拍摄的视频都拿回来了。
从传统战争的角度,拿回视频并不是必须的,而且会增加行动的复杂度。但在现代战争中,舆论战是战争本身的一部分。这些视频对俄罗斯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炸弹小一些,但也没小太多。
从视频中也可以看出,乌克兰用的飞控系统是开源的 ArduPilot,任何人都可以从 Github 上下载。
所以,一个合理的推论是:各国军事情报部门必然会关注开源飞控系统——取得开发主导权,投毒植入后门,等等,谁知道呢。
2025-06-03 13:51
《蒋雨融和哈佛大学,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蒋雨融和哈佛大学,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篇文章认为蒋雨融和哈佛大学错在“始终仍然在坚持精英的傲慢与冷漠”,并认为如果精英们意识不到世界已经变了,“公众的反叛,将会再次制造洪水滔天。”
但其实文章的作者在指出问题的时候,也没切换好角色。你们看出来了吗?
“公众的反叛”,“反叛”这个词,就充满了“精英的傲慢”。“反叛”,通常是客体反叛主体,从属者反叛主导者,比如:奴隶反叛主人,儿子反叛父亲,士兵反叛将军,殖民地反叛宗主国。作者在使用这句话警告精英的同时,仍然把精英作为主体,而把公众作为从属者。然而,当今世界,无论哪个国家,至少在口头上不都认为公众才是主体吗?美国宪法的第一句不也是“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吗?
所以说啊,真正“放下身段”是不容易的。刹帝利家庭还是得让孩子多上微博,少看小红书。在微博才能学会怎么和提速降费后的世界相处。
微博的世界是素颜的,在小红书只能看到唇蜜和粉底液。
2025-06-03 11:29
AI 没有性别和年龄,至少 LLM 这条技术路线下的 AI 没有。或者说,AI 和人类文字史同岁,AI 雌雄同体且兼具 LGBT。
虽然可以在系统提示词里给 AI 设定角色背景,但设定出来的角色毕竟是设定出来的。妖精能变成人,却依旧有妖气。
基于这一点也许可以设计出区分 AI 和人类的方法。